首頁 地方 台北

尊重各族群文化 原住民族日邀你來體驗

原住民族歷經清朝、日本及國民政府等時期,被不同的稱號來代表臺灣這群原來的主人,直到1994年才正式正名為「原住民」。 (原民會提供)
原住民族歷經清朝、日本及國民政府等時期,被不同的稱號來代表臺灣這群原來的主人,直到1994年才正式正名為「原住民」。 (原民會提供)

【記者耿豫仙/台北報導】為了慶祝8/1原住民族日,由中央到地方20個縣市將舉辦一系列活動。7/30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桃園機場捷運線車廂內外,將有布農族藝術家Eval設計並彩繪的作品供旅客隨時打卡留念,一起嚮應「原住民族日」,尊重臺灣各個民族的文化。

除了捷運彩繪列車,8/1、8/2日於圓山飯店、國家圖書館分別啓動「南島民族論壇」儀式及「2018年南島民族論壇」;8/3、8/4日於臺東森林公園舉辦「Taiwan PASIWALI Festival」(原住民族國際音樂節),邀請了娜麓灣樂舞劇團及國內外原住民族流行樂團及原創音樂等共19個團隊參與演出。

「PASIWALI」是臺灣阿美族語,「往東方」的意思。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是孕育許多原住民族群的地方,更象徵著回家與回歸的方向,回到每個人心裡面的那份初衷。原住民族日用音樂來豐富原民日的內涵。 

原來如此 

原住民族是臺灣原來的主人,但自四百餘年前,受到外來政權輪番的統治,並被賦予不同的名稱,例如清朝時期,稱原住民為「番」,其中被政府統治同化者稱為「熟番」,未被統治同化者稱為「生番」;日治時期,被稱為「蕃」或「高砂」,國民政府則稱為「山胞」。對這些名詞原住民族認為有被歧視涵義,且都是統治者自行決定的稱呼。 

直到1984年,由一群原住民知識份子開始,推動原住民族權利及正名運動,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在1994年8月1日,政府回應原住民族的訴求,將「山胞」正式正名為「原住民」。2005年,將8月1日訂為「原住民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