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各地有許多農二代、新農、半農回到農村務農,開啟自我人生及農村發展新頁。在台灣鄉村社會學會與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共同規劃下,台灣青農許志鵬、陳守安、陳巨凱、日本青農酒井朋惠和韓國青農JUNG, Young Hwan,4日在埔里紙教堂展開鄉村經驗交流。
參與論壇規劃的台灣鄉村社會學會成員、立委蔡培慧表示,本次國際交流邀請了歐盟規劃農村政策的召集人英國學者Mark Shucksmith教授、日韓的學者及青農來台交流經驗。而這種交流不應只是在都會,更需要來到鄉村現場,因此把活動安排到埔里的紙教堂來和當地的青農做交流。
「2018新歸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田野參訪」活動,上午安排Mark Shucksmith教授、日本學者武山絵美教授、韓國學者金喆奎教授及日韓青農走訪台灣鄉村,參訪埔里一新社區體驗下田採筊白筍,下午則在暨大副校長江大樹主持下,和南投青農展開對話交流。
日本青農酒井朋惠,東京出生、東京長大,大學時專攻畜產,加入てんぽ印(TENBO-JIRUSHI)公司後開始從農,目前已移居愛媛縣第六年。
她表示,公司的農家派遣項目是,前往高齡或無接班人的農家,進行採收、割草、採果等工作。她認為,公司和農家互動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在工作結束後的溫暖交流及「喝一杯」。而讓她繼續生活在愛媛縣明浜町最大的理由是,有魅力的人們、有意義的工作、村町的風景和地方文化。
韓國青農JUNG, Young Hwan,擔任青年合作農場經理,分享農業合作社的可行性。他以青年合作社作為例,合作社是一農業生產單位,朝向生產多元的農產品,年輕人投入是成為生產者而不是被僱者,大家共享收益;合作社提供各式農業教育、訓練新農、建立社區網絡,作為新歸農者的支持後盾。
台灣青農,香山農場有機園農場經理許志鵬表示,921地震後的災區重建和地方振興的「一鄉鎮一特色」社區發展計畫,是台灣青年返鄉2.0的開始,他在2005年決定返鄉。但返鄉並沒那麼簡單,雖是農家子弟但所學與農業無關,「和長輩觀念不一致」就是第一挑戰。
他和弟弟許志賢討論後,兄弟倆決定把企業經營模式導入家中的魚池紅茶茶園經營,一步步從強化農業知識、建立品牌、朝向友善土地的有機生產,也讓長輩們看到兄弟的決心和改變。許志鵬建議,青農返鄉應有的思考是,要思考自我的能力,加上政策整合的能力,才能持續經營。
埔里陳老爹優質茭白筍負責人陳守安,分享和妻子從資訊服務業轉行,返鄉投入父親的茭白筍田後,在「現實與理想的折衷」下,無農藥的理想先放在心裡面,以種給小孩吃的蔬菜為前提,以最少量用藥將病蟲害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
從事民宿的陳巨凱,以「地方資源轉化與陪伴」為主題分享「從民宿導客入村;從村莊導入設計」的鄉村民宿發展經驗 。他設計「順騎自然餐車小旅行」,將埔里食材放入餐車當中,透過巷弄文化旅行與導覽,邊騎邊吃。目前已有2千位以上國際觀光客騎過順騎自然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