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本週美中貿易談判 外媒預測三種結果

圖為去年G20的美中貿易談判。(SAUL LOEB/AFP/Getty Images)
圖為去年G20的美中貿易談判。(SAUL LOEB/AFP/Getty Images)

【記者林燕/編譯】美國和中國將在週三、週四(1月30~31日)舉行新一輪關鍵性貿易磋商,力爭在截止日前結束貿易戰。外界預測雙方可能達成的協議情況可能存在三種可能——最好、最差以及不好不壞。

中方貿易談判負責人、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於週三在華盛頓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進行為期兩天的面談。估計磋商結果涵蓋方方面面,包括中國購買的美國大豆數量以及中共向國有企業提供補貼等事宜。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雷恩施(William Reinsch)認為,預計本週雙方不會宣布最終協議,但雙方的談判代表都有機會向各自的總統(或主席)提出一系列建議。

會談開始前,各界預測雙方可能達成的協議情況以及最好、最差的幾種可能。

第一種情景:不好不壞

即使萊特海澤和劉鶴本週達成協議,他們也需要時間向兩國領導人簡報成果,然後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才能做出決定。

不要指望劉鶴或萊特海澤會透露太多,因為這兩位很少對媒體採訪說些什麼。這將意味著模糊的官方聲明,會成為確定雙方取得多大進展的最佳方式。

如果官員表示,他們計畫接下來舉行另一輪談判,那將表明雙方仍然認為在3月1日之前可能達成協議,只是現在不同意整套解決方案。如果雙方同意再次會晤,另一種可能的結果將是延長關稅休戰期。

第二種情景:最好的預期

最好的預期是中方提出一項超出預期的經濟改革提議,並能說服萊特海澤。萊特海澤是一位對中鷹派,他曾表示,跟中共的貿易問題將持續多年,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時間。他更比較說,解決對中貿易問題遠比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還要複雜。因為中共在國家驅動經濟的模式上發展產業,並非出於經濟原因,而是因為政治利益。

外界認為,川普或白宮只要願意達成表面協議、就足以讓市場反彈,擺脫數月對全球貿易戰的焦慮。

彭博社報導說,問題是中國需要給出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提議,表明他們願意放鬆國家控制經濟是認真的。

「美國希望中國的公司治理進行廣泛改變」,前美國財政部官員羅文格(David Loevinger)說,「這很難做到。」

第三種情景:最差的估計

最差的估計是談判結束時沒有任何形式的聲明,以及川普推文透露的談判進展。例如:中美雙方去年5月發表聯合聲明,中方同意增加農產品和能源出口,並承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性。但幾天後,川普拒絕了這個提案。

很大程度上這取決於川普政府中的鷹派,包括萊特海澤、白宮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和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對中方提案的反應。

「經過去年一年,權力平衡已轉向對中鷹派,」羅文格說。「現在還不清楚美國會對什麼表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