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防蚊產品,有些好像沒什麼效果,有些又不知對人體是否安全。以下是常見四大防蚊產品:
防蚊液
塗抹在皮膚上的防蚊液,會隨體溫而蒸發,在身體周圍形成一個保護層,不讓蚊子靠近。
●主要成分:DEET
DEET(待乙妥,又稱適避、避蚊胺)至今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是相對而言安全、效果持久的防蚊成分。前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曾表示,正常使用DEET不會有副作用,少數人可能出現皮膚過敏。
市面上除了防蚊液,還有防蚊乳液、防蚊霜、防蚊噴霧、防蚊手環等,大多都是利用了DEET的驅蚊效果。
這些防蚊產品的DEET含量,通常在5%~30%之間。濃度越高,防蚊的時間就越長。佛羅里達大學昆蟲學副教授喬納森·戴(Jonathan Day)表示,DEET濃度為7%的防蚊液能防蚊90分鐘,30%可以防蚊長達10小時。
●戶外使用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CDC)提醒,防蚊液只需在戶外使用;等驅蚊效果過去之後,再重複塗抹。注意不要抹在有傷口、發炎、起疹子的地方,或眼周、嘴巴等部位。從戶外回到室內後,要用肥皂和水清洗皮膚。
美國兒科學會表明,除了2個月以下的嬰兒,其他年齡的成人和兒童都可以使用DEET成分的防蚊液。注意不要塗在孩子的小手上,避免孩子誤食。
電蚊香
市面上常見的電蚊香,無論是電蚊香片、電蚊香液,主要成分都是一種叫做「除蟲菊精」的殺蟲劑。
●主要成分:除蟲菊精
天然的除蟲菊精,存在於名為「除蟲菊」的白色菊花裡。這種物質可以麻痺蚊蟲的神經,從而殺死蚊蟲。過去的人把除蟲菊磨碎,用來驅趕蚊蟲。如今蚊香中使用的,大多是人工合成的除蟲菊精。
電蚊香是通過電力加熱,讓除蟲菊精散發出來,從而達到驅蚊、殺蚊的作用。然而,電蚊香片和電蚊香液有一個區別:電蚊香片是將除蟲菊精吸入片狀物中,除蟲菊精揮發時不均勻,開始時揮發濃度大,防蚊效果好,但藥量可能過高;使用幾小時後,防蚊效果又會減弱。而電蚊香液的防蚊效果比較穩定,使用時間也更持久。
●不宜長時間使用
電蚊香通常對人和家裡的寵物來說是安全的,但如果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頭暈頭痛、胸悶噁心,甚至其他不良後果。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報告表明,電蚊香還會釋放出其他具有危害性化合物,在密閉的房間裡用,可能引起嚴重過敏。
台灣行政院環保署環保標章委員林碧霞在著作中指出,使用電蚊香時,人不宜待在附近,也不宜長時間使用。因此,最好在睡覺之前插上電蚊香,並開窗保持通風;大約半小時後關掉,就可以安穩入睡。
蚊香
傳統的蚊香燃燒時,除蟲菊精隨著煙一起擴散到空氣中,就會起到驅蚊作用。在宋代,蚊香的製作就已經成熟,人們把帶有殺蟲作用的中藥用紙包住,做成纏香,用來趨避蚊蟲。而現代人使用的漩渦形環狀蚊香,是日本人製造的,也是電蚊香的前身。環狀蚊香的製作方法,是把木屑和除蟲菊精混合,加上燃燒劑、助燃劑,然後壓製成漩渦的形狀。
然而,環狀蚊香在燃燒過程中,可能產生懸浮微粒以及多環芳香烴等有害物質,會刺激呼吸道,也可能有致癌疑慮;呼吸道敏感或氣喘的人更要注意使用。點燃蚊香時,最好打開窗戶,並把蚊香放在通風處,驅走蚊子後再熄滅。
捕蚊燈、電蚊拍
捕蚊燈是用物理方式滅蚊,通過紫外光和二氧化碳把蚊蟲引誘過來,然後再用電擊將它們消滅。
●物理方式滅蚊
捕蚊燈如果使用不當,就沒有明顯效果。戴教授指出,人散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比捕蚊燈高很多,當人在場時,蚊子依然會直奔人的氣味飛過來。
●關燈使用、遠離人
所以,在使用捕蚊燈時,燈和人不要在一個房間。另外,捕蚊燈要在晚上關燈使用,讓燈光能夠吸引蚊子;並且最好放在離地面一公尺左右的高度,接近蚊子常活動的範圍。
捕蚊燈最好不要放在院子裡。戴教授特別強調,放在院子裡的捕蚊燈,不一定會殺死多少蚊子,它的光線卻會吸引並殺死很多有益的昆蟲。
電蚊拍的滅蚊原理和捕蚊燈類似,但屬於「手動除蚊」,只是比直接用手拍蚊子的準確性高。在使用電蚊拍時,要避免孩子觸碰。
除了使用各種產品外,其他基本防蚊措施還有:勤洗澡、傍晚外出穿淺色的長袖長褲、家裡裝上紗窗、睡覺時罩上蚊帳等。另外,蚊子喜歡在積水中繁殖,所以最好保持家裡浴缸、水盆、花盆裡乾燥,沒有積水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