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多家陸媒報導一則消息: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委員張蘇軍建議將法定結婚年齡調整為男18歲、女18歲(目前規定男、女分別為22、20歲)。理由是,此舉可以有效扭轉「出生人口下降」、「老齡化上升」的趨勢。
報導稱,6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1次會議分組審議了婚姻家庭草案二審稿,法定婚齡成為關注焦點。
隨後,《新京報》發起一個網頁調查,截止時間為7月5日。關於下調法定結婚年齡,目前已有68.2萬人參與投票,有21.9%(14.9萬)的人表示贊同,有64.5%(44萬人)表示不贊同,還有13.6%(9.2萬人)暫不表態。
民眾的反對之聲如此強大,以致在有數萬人評論的相關熱帖下,很多評論已經無法查看。
知名歷史博主「盤子微談」發微博表示:「就因為結婚率低,生育率低,專家委員建議適當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呵呵,說真的,我第一感覺,就是把人民當豬!難道不是麼?」
湖南株洲的蘭梅芳女士向本報表示,結婚年齡在中國哪都在一樣的。原先提早結婚的還要罰款,不給辦結婚證、准生證,孩子上戶口也上不了,還要花錢上戶。
「現在有的地方為了逼生二胎,在打結婚證的時候就得交錢,押5000塊錢,生了二胎才退給你,就是強制的感覺。」她說,「所以我就覺得韭菜不夠用了,土地不夠用了,想盡辦法強迫人再多生。」
蘭梅芳表示,誰都想給孩子一個好一點的教育環境,一個孩子從小學培養到大學好幾百萬,普通家庭哪裡賺得了那麼多錢啊。逼著也沒有用,人家也不願意生。新政策不可能解決人口問題,這種高物價、高房價、高稅收、零福利讓人家不敢生。
人口專家:三重人口危機迫近
外界注意到,其實張蘇軍並不是提出修改法定結婚年齡的第一人,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大代表呼籲過,並未引起當局重視。
去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員、《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撰文指出,中國面臨空前嚴峻的人口形勢,生育率快速下降使得中國的人口結構快速老化。中國大陸還因計劃生育改變了生育觀,理想子女數只有1.7-1.8個,為全球最低。「三重人口危機迫近」,即「人口結構快速惡化,生育率下降勢能很大,育齡婦女在快速減少」。
易富賢研究發現,「中國的15-39歲人口過早地在2003年開始負增長,隨後開始出現用工荒;20-49歲的勞動力也在2012年達到峰值後就開始負增長,奠定了2012年經濟開始下行的人口學基礎。」
為此,易富賢建議除加強政府職責、強化家庭價值等思路外,還應參照國際慣例,修改法定結婚最低年齡,讓人們有更多的選擇和自由。呼籲「改變教育模式,並恢復『先成家後立業』的傳統」。
專欄作家:中共把法律當兒戲 歷史荒誕不堪
專欄作家張林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共產黨占領中國以來,先後頒布過數條關於婚姻年齡的法律,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還推行過更荒謬的決定。
「我記得清清楚楚,文革時要28歲才能結婚。我北大一個同學,上大學後又有規定男32歲女30歲才能結婚,當時中國人平均壽命才50歲。」他說,「在延安時期制定『285團』的結婚年齡,就是28歲、5年黨齡、團級以上幹部才可以有權利結婚。這簡直就是人口滅絕政策,在延安、江西達到了頂峰(為了打仗、全民皆兵),老百姓、普通戰士、95%的人都不符合條件等於被閹割了,喪失了生兒育女的權利,還能想像有如此殘暴的政黨嗎?」
張林認為,當前改變結婚年齡就更荒誕。很多農村的孩子就會急急忙忙地結婚,結婚以後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養家,自己都照顧不了,再去照顧孩子,怎麼可能?
對於中國人口的下降,張林認為有深刻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共產暴政造成的。首先環境污染已經導致15%的男女沒有生育能力。第二,共產黨的經濟政策,對底層民眾實行殘酷的剝削,導致他們沒錢買房子,生存都很困難。相當比例的男女完全沒有結婚的意願,往往在世俗和父母的壓力下最後勉強的走向婚姻,用不了大概一二年左右就有將近一半的人離婚。離婚率越來越高。
「中國的婚姻已經成為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婚姻,中國家庭跟中國的政治結構一樣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隨時可能面臨一場動盪和變化。」張林說。
歷史學教授:早婚晚婚 基點應出於人道
中國社會民主黨主席、原山東濰坊學院歷史學教授劉因全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他對結婚年齡改到18歲表示贊同。因為18歲孩子就成熟了,血氣方剛,不長大病,這個時候結婚生育孩子的質量要好一些,年齡大了身體素質相對差了,各方面功能界於衰退期。
他說,「早結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減少了很多社會問題。18歲的孩子性成熟了以後,你不讓他結婚反倒不好,不如正式成家有一個責任感。對家庭、社會的穩定有好處。」
對於網民的反對之聲,劉因全強調,我們討論結婚年齡,就是無論早婚也好、晚婚也好,出發點是從人道出發,而不是從維護哪個黨的利益、從功利出發。共產黨不管早婚早育、晚婚晚育、計劃生育還是鼓勵生育,它完全是從維護共產黨的一黨專制出發。這樣就不把人當人了。
「不是從人性出發,無論他們定什麼政策,它的出發點都是要批判的,寬嚴皆失,寬嚴皆誤。」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