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國產香草莢創新加工技術 產值上看1.5億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歷經5年研發,藉由改良香草莢的加工發酵、乾燥製程,提升香草莢的香氣、品質。(記者賴玟茹/攝影)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歷經5年研發,藉由改良香草莢的加工發酵、乾燥製程,提升香草莢的香氣、品質。(記者賴玟茹/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香草」來自於蘭科植物香莢蘭發酵後的果莢,只要幾滴香草萃取物,就能讓各種食物的味道大幅提升。農委會19日舉辦「國產香草莢加工技術新突破」記者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歷經5年研發,藉由改良香草莢的加工發酵、乾燥製程,除了提升香草莢中的香草醛含量、增加濃郁香氣,品質也更優良。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傅仰人表示,其實每一支香草莢都需透過人工進行授粉,並歷經8個月的時間成熟,非常耗費人力及時間,同時剛採收的香草莢其實是綠色且沒有香味,需經過殺菁、發酵、乾燥及熟成4個階段加工,才能發揮其獨特的香甜味,耗時5~6個月才能完成。

因此桃園農改場突破傳統日照發酵乾燥方式,研發香草莢發酵機、改善加工製程等,不僅縮短香草莢加工製程時間、提高香氣成分香草醛的含量,同時也加強控制衛生條件,從而得以生產不亞於國際品質的頂級香草莢。

傅仰人表示,向來有「香料皇后」之稱的香草其實是相當昂貴的食用香料,多年來國際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每公斤約400至600美元,台灣以往大都是透過進口方式,才可以取得香草莢,而品質優良的香草莢,除有濃郁的香氣、果莢完整沒有破損、外觀油亮、顏色深黑棕色及種子飽滿,另根據國際標準(ISO5565)含水率需介於25%~38%,微生物量也需符合標準,而香草醛含量夠高的香草莢才會在果莢表面形成細緻透明的結晶。

這項加工新技術,能夠提升香草莢中的香草醛含量達2.5%以上,讓今年國內估計生產大約500公斤的香草莢中,已經有200公斤在農民洽談經銷商後,直接出口到歐洲。目前國內香莢蘭的栽種面積約10公頃,預估達到量產時一年可生產4千至5千公斤香草莢,可取代五成進口量,產值可望高達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