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科舉千年興衰錄(十三)

雖然中國的科舉制度在1905年被廢除了,這種傳統卻以另一種方式被傳承下來。(Fotolia)
雖然中國的科舉制度在1905年被廢除了,這種傳統卻以另一種方式被傳承下來。(Fotolia)

文/文宇
元朝,由於社會動盪及朝廷對科舉對南人的不重視,使得文人們報國無門,便把一腔熱血傾注在文學上,創立了對後世影響頗深的元曲、雜劇。因此說,元代的戲曲、雜劇等文學形式的興盛,也與科舉有著間接的聯繫。

科舉制,通過考試把讀書和入仕聯繫起來,同時也把權位與學識結合。通過科舉,不僅選拔出大批擅長治國安邦,具有雄才大略的名臣、名相,同時也造就了眾多的思想家、文學家、書法家、藝術家、學者、教育家、外交家等。

如唐代的王維、韓愈、柳宗元、劉禹錫、顏真卿、柳公權、白居易;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司馬光、朱熹、包拯、寇準;明代的張居正、湯顯祖、海瑞、徐光啟;清代的紀曉嵐、劉墉、鄭板橋、林則徐、翁同龢等,通過科舉入仕揚名的人才數不勝數。

有學者統計過明、清小說作者的科舉經歷。留下身分記載的作者大部分是有科舉功名的。就文學體裁來講,文言文、記實體,多為高功名作者,如進士、舉人,甚至狀元。白話文小說的作者多為較低功名的。

後世熟知的如唐寅(唐伯虎),又稱唐解元,應天府鄉試第一名舉人,明代畫家、文學家。

馮夢龍,明代文學家、戲曲家。早年科舉屢試不中,晚年補貢生。其著作《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二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

(五)科舉對世界文明的影響

清代末期,不僅皇權走到末期,科舉選官制也同時走到終途。

科舉,作為一種完善的選官制雖然被廢止了,但科舉文化卻留了下來。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艾爾曼教授這樣評價中國的科舉:

「雖然中國的科舉制度在1905年被廢除了,這種傳統卻以另一種方式被傳承下來。如今各個國家普遍設立考試制度,這是從以前的中國科舉制度轉變而來的。儘管其內容改變了,但它的技術、方法和規制都被延續了下來。我們要多了解其作用,並給出它一個新的評論,而不是全盤否定,認定它沒有價值。科舉考試的目的是選拔人才,培養了一大批人才,雖然這些人才最後能通過考試進入仕途的為數不多,但是客觀上卻在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懂語言、懂古文,能讀會寫,雖然很多人最終不能做官,但是還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選擇。」

當前世界大多數民主國家實行公民選舉的「議會制」或「總統制」,而支撐這個政體正常運轉的官僚體制,則是建立在考試選拔之上的。

西方國家現代的政府管理人員選拔體制多以英國為範本,而英國現代的選官體系是十九世紀中葉奠定的。在此之前,政府人員的任免實行恩賜制。西元1688年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之後,重要官員的任免也是由議會多數黨掌握,盛行任用私人。

西元1853年議會組織專門委員會,對政府官制和人事制度進行調查,提出<麥克萊報告>。主張考選標準應注意通才,即一般的教育程度及適應能力,反對以應用技術及專門知識為考選條件;職員任用必須經過公開競爭考試。考核及格後接受訓練兩年,按成績分派工作。

當前世界大多數民主國家實行公民選舉的「議會制」或「總統制」,而支撐這個政體正常運轉的官僚體制,則建立在考試選拔之上。(Fotolia)當前世界大多數民主國家實行公民選舉的「議會制」或「總統制」,而支撐這個政體正常運轉的官僚體制,則建立在考試選拔之上。(Fotolia)

如今在英國,常任文官實行公開競考,擇優錄取的原則。選拔考試的一般包括筆試、口試以及實際操作考試等等。考試分兩輪,首輪考試一般多採用筆試,複試則按所招文官的職位、類別的不同,採取相對靈活的錄取方式。文官一經錄用,非經法定事由或辭職,即可任職終身。

這裡需要強調一下,西方的文官制雖然借鑑於中國古代的科舉制,但其中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科舉是指以科目考試的方法,選拔舉薦朝廷官員,即政府官員,而不是政府一般工作人員。中國古代官、吏分開。科舉甚至禁止「吏」參加科舉考試。

當今西方國家政體,政府官員是選民投票選出來的,只有政府一般工作人員是採取考試錄取。

七,結語

對任何事物的評價都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即評價標準不同,結論也就不同。從古到今,對科舉取士的評價就是褒、貶不一,甚至是南轅北轍極其對立的觀點。

筆者以為,評價一個事物,首先要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來看,同時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綜合來下結論。

科舉就其設計理念來講,是最公平、合理的,但在具體執行中,各朝各代,顯示出各種各樣不同的弊端。而各朝最高統治者們為確保科舉的公平性,也一直不遺餘力地對其進行改革,力求存利避害。

事實上,中國古代發明的科舉制,不僅起到了為國家管理階層選拔優秀人才的作用,甚至還起到了提高教育水準,促進文化興盛,穩定社會維護國家統一,並使社會整體道德標準維持在較高水準上等等諸多正面的作用。

即使到如今,科舉選士的方式與現代選官制的民選、任命比論,也依舊顯示出其科學與民主的一面。◇(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