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的生鮮電商「妙生活」悄然關掉了所有門市。對此,「妙生活」的創始人表示,高額的成本讓企業很難盈利。
公開資料顯示,妙生活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主打水果等生鮮食物的電商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平台,通過線上預訂、線下實體店等方式推廣生鮮銷售,隸屬於上海妙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11月底的一天,上海市民小米準備為晚餐採購食材,她打開了社區生鮮電商平台妙生活App,頁面先是顯示網路異常,而後又出現不在配送範圍內的提示;隨後不到1個月,妙生活關閉了在上海的全部80家門市,黯然退場。
妙生活位於上海東寶興路的一家門市,大門緊閉,門市上方「妙生活」3個字的招牌還在,門上貼著出租訊息。透過玻璃門,可以看到裡面空蕩蕩的,店裡面的設施全部搬空了。
本報記者在蘋果手機商店(App Store)用「妙生活」為關鍵字搜尋,發現「妙生活App」已找不到了。
妙生活三位創始人之一的CEO鄒志俊,曾向「快消品」網站表示,生鮮就應該做到即時消費;妙生活用門市實現了兩個便利:一是消費者可以到店購買,二是以門市為中心,附近3公里距離內送貨上門。
以生鮮O2O平台為定位的妙生活,最開始就把重點落在門市上。門市既是生鮮的零售場所,又是O2O的倉庫,線上入口包括自營App、微信和第三方。從時間線來說,妙生活是最早期的「店倉一體」的開創者之一。
創始人:成本高存活難
鄒志俊對央視財經表示,妙生活在上海經營了4年多,目前成本占總價30~40%,而生鮮批發的毛利率卻只有10%到20%,高額的成本讓這樣的企業短期內很難盈利。
「100多平方公尺的店鋪租金,在上海的話平均要3萬5千元(人民幣)左右,再加上其他費用的話,7、8萬元左右。」 鄒志俊說。上海的高房價導致店鋪的租金居高不下!
此外,妙生活有其經營本質上的問題。妙生活前員工向《經濟觀察報》介紹,首先,表現在採購價格層面,門市去倉庫拿貨的價格甚至比個體戶直接去供應鏈採購的價格都要高;這就導致毛利率低,租金較低的門市僅能維持收支平衡,租金高的門市虧損是必然。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則是採購的市場預估。該前員工表示, 「比如我們全部門市加在一起訂了500斤,但他採購採了800斤,他肯定會把多的全部壓到門市。我們沒有這個吞吐量,最後根本銷不出去,損耗很高。」
陸生鮮電商虧損超九成
事實上,妙生活並不是個例。12月9日,武漢的「吉及鮮」被曝融資失敗,大規模裁員和關倉;在杭州,「鮮生友請」近期也出現關門閉店的現象;發源地在合肥的「呆蘿蔔」經營陷入困局,杭州中心近日關閉。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曾發布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千多家入局者中,4%盈虧平衡,88%虧損,7%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有盈利。
業內認為,現階段生鮮電商仍處於模式探索和發展期,尚未出現成熟的盈利模式,生鮮市場的混戰仍將持續下去。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孫傳旺對《經濟參考報》表示,「洗牌持續進行,熬死小的、拖死中的、剩下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