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研究:中共重商主義 傷害世界創新

以太陽能領域為例,大量重要的生產基礎設施都遷移到亞洲,造成2017年全球僅3.7%光伏產品來自北美。圖為太陽能版。(中央社)
以太陽能領域為例,大量重要的生產基礎設施都遷移到亞洲,造成2017年全球僅3.7%光伏產品來自北美。圖為太陽能版。(中央社)

【記者Emel Akan/報導、記者吳英/編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中國(中共)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所採取的不公平貿易措施對其他國家的損害程度遠超過想像,特別是傷害了發達國家的工業創新,導致他國公司(尤其是北美和歐洲的公司)失去了在先進工業的競爭優勢。

多年來,部分經濟學家和決策者反覆說,中共入世後的快速經濟增長和貿易擴張對全球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對發達市場的任何不利影響大部分都是「暫時的」,或者只是衝擊了低技術產業或某些地區的勞工。

但是,美國智庫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 ITIF)的最新研究,發現了全然不同的結論。

中共重商主義鮮為人知的殺傷力

ITIF創始人兼總裁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在一份題為《創新阻力:中國經濟對發達國家的影響》(Innovation Drag: China’s Economic Impact on Developed Nations)的報告中說,對中國經濟的傳統觀念「過於樂觀,如果不是樂天派,且其(中國經濟)危害比許多人所預期的還要糟糕。」

「學術報告表明,中國(中共)崛起​​的原因,大多是來自不公正的重商主義政策,其損害了全球經濟的創新,特別是北美和歐洲的經濟。」阿特金森在報告中寫道。

這個研究的贊助者是ITIF和史密斯理查森基金會(Smith Richardson Foundation),主要係分析有關中國經濟增長和貿易政策對全球創新影響的學術文獻。

該研究指出,許多決策者關注來自中共的巨大競爭壓力對西方經濟體就業率的影響。然而,真正的損失不僅限於就業市場。

阿特金森說:「鮮少有人關注(中共)對這些經濟體創新的影響,更遑論對全球創新影響的關注。」

多年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促使中共融入世界經濟,不僅可以提高中國的福利水平,還可以提高其他國家的福利。」他們相信,全球市場的整合可以提高所謂的「有效分配」,從而提升英國紡織品或葡萄牙葡萄酒的生產效率。

然而,阿特金森說,這種假設僅在市場力量發揮作用時才能見效。

「現在是經濟學家和決策者該思考的時候了,重商主義貿易完全不同於市場導向貿易。」他寫道。

中共已開始實施「創新重商主義」(innovation mercantilist)政策,包括提供數千億美元的政府補貼支持重點行業。此外,還採取了各種策略,例如工業間諜活動、網絡盜竊、要求外商技術轉讓、以合資換取市場准入,以及收購外國公司來獲得敏感技術等。

這些政策雖然刺激了中國的創新,但是,阿特金森認為,這是以犧牲西方經濟體的創新來作為代價的。

「創新者需要市場及利潤投資研發,然而重商主義貿易通過萎縮市場和降低利潤阻礙創新。中國(中共)通過扶持疲弱的競爭對手、封閉市場、產能過剩和限制收入等手段,重創這兩項動力(市場及利潤)。」

製造業外移 影響美部份產業競爭力

多年來,許多美國大型公司將製造業轉移到成本低的國家,主要是中國,期待降低成本並帶來競爭優勢。

但是,商業領袖和政策制定者現在已經體認到,這樣的選擇所造成的長期後果,是美國在某些行業的競爭力落後。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皮薩諾(Gary Pisano)和維利・史(Willy Shih)在2012年撰寫的題為《生產繁榮:美國為何需要製造業復興》(Producing Prosperity: Why America Needs a Manufacturing Renaissance)的著作中提到,隨著工業創新水準的下降,美國在某些行業的競爭地位也逐年下滑。

他們倆人在書中列出了所謂的「瀕臨滅種」的美國工業,其中包括半導體和充電電池等。

以太陽能領域為例,大量重要的專業知識和生產基礎設施都遷移到亞洲。所造成的結果是,美國雖然是太陽能電池(也稱為光伏(PV)電池)的發明地,但是2017年,全球僅3.7%光伏產品來自北美。

該書還解釋了產品開發和先進生產設施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兩個因素如果各處於兩極的地理位置,就有可能阻礙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