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AIT)24日首次與台灣的大學合作舉辦研討會,與會的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特聘教授林志潔表示,中共企圖透過「中國製造2025」從代工國家,轉型為研發、製造的強國,使用的手法包括「合法地買」與「非法地偷」,各國都已警覺與防堵,但台灣的法規至今卻仍付之闕如。
AIT與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台灣科技法律學會24日共同舉辦研討會,邀請前澳洲昆士蘭州資安部部長伊恩沃克(Ian Walker)、AIT經濟組副組長邵藹帝(Arati Shroff)及日本森・濱田松本法律事務所合夥人東洋介(Yohsuke Higashi)律師,探討外國投資審查、保護敏感技術與國家安全產業等議題,在法律規範與執行上的相關經驗。
交大科法院表示,台灣遭境外勢力嚴重滲透,除台灣的核心技術、IT產業以外,幾乎生活、食衣住行育樂都有大量的中資投入,並使國家核心競爭力與重要技術流出,嚴重威脅台灣的國家安全。
交大科法院說,台灣現行投資審雖採取事前審查制,也限定中資僅可投資許可事業,但實際上仍有許多陸資繞道來台、規避相關規定,而台灣的《貿易法》僅規範有形貨物的輸出入,卻沒有規範無形技術,無法有效保護國家安全與核心技術。
中共慣用技倆:買不到就偷
林志潔表示,過去世界各國對「中國崛起」都抱持審慎、樂觀跟讚許的態度,希望這個經濟體擁有實力後,可以帶來民主演變,包括民主、法治與人權能夠改善與落實。但不幸的是,實際情況卻與期望背道而馳,現已成為世界不能不重視的議題。
她表示,「中國製造2025」是近年中共拋出的幾項重要政策之一,目標是從一個代工國家,轉型成為研發跟製造的強國。而研發的最重要關鍵,就是必須有大量的人才與技術,所以外界也在觀察,中國究竟要如何在非常短的時間裡達成這個目標?
她說,以她多年的分析,中共所用的方式不外乎兩種,第一個手法是「合法地買」,由於中國大陸經濟強大,所以會透過合作、併購、投資等方式,去取得各項領域的關鍵技術,以及包括土地、重金屬、能源在內的重要稀少資源。
她舉例,2010年時,中國吉利控股集團以18億美元併購沃爾沃(Volvo)汽車的全部股權;2018年時,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收購東南亞電商Lazada等,都是明顯案例。
不過林志潔表示,這樣的做法仍會有所限制,因為不是所有國家或企業都願意賣,所以中共的第二個手法則是透過「非法地偷」,派各式間諜去竊取他人的核心科技,這也衍生出中共的另一項延攬海外人才的「千人計畫」。
她說,由於台灣與中國地理位置相近,因此技術與人才也成了中共覬覦竊取的對象,當前各國已經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都在進行防堵。
美日積極介入 保護技術人才
林志潔說,面對中共積極買與偷,台灣防範的密度與法規明顯不夠,為因應這項威脅,2008年時台灣曾經倡議要立「敏感科技保護法」,但因為法規定義等爭執,讓該法無疾而終,所以才造成2008年到2016年期間,台灣技術與人才大量且快速流失。
新政府上台後,雖然陸續修了《刑法》的外患罪章、《營業祕密法》、《情報工作法》與《反滲透法》,但仍然無法阻絕中共合法買與非法偷的問題,所以台灣必須借鏡其他國家的經驗,甚至還必須得做更多,因為畢竟其他國家沒有被中共的飛彈瞄準。
她以美國為例,中資若要收購美國重要企業或敏感資訊等,美國政府可以以國安為由否決這項交易,例如2018年時,中資企業螞蟻金服收購美國速匯金(MoneyGram),引發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擔憂而遭否決。
她表示,各國對中資最大的疑慮,就是表面上看起來都是私人企業,但背後很可能都有中共的資金介入。而美國評判間諜的重要依據,就是背後有無政府勢力的干預,即便偷的只是爆米花烹調技術等營業祕密,只要構成要件,就會被定義成為間諜。
此外,日本今年4月也可能會通過「外匯及外國貿易法」修法,除了外資對核能、電力、通信等日本安保領域相關企業的投資加強管制,還將現行外國投資者持有日本上市企業10%以上股票必須事先申報,大幅降至1%,以避免日本尖端技術和機密信息外流。
不修法補漏洞 難阻人才外流
反觀台灣,林志潔以2011年爭議很大的旺中集團併購中嘉案為例,如果真的收購成功,旺中集團就擁有12個頻道和11個有線電視系統,很可能壟斷台灣媒體產業,最後因為質疑旺中的中資背景恐危害國家安全的聲音過大,才讓併購案得以告吹。
她表示,如果每次這類的併購案,都要大家上街抗議才能擋下來,這樣的社會成本過大,而且還會造成社會對立,所以台灣對於中資與假外資的修法就是眼前的當務之急。
林志潔強調,學界非常認真的在教育台灣的下一代,但社會如果不能意識到當前法制上存在的漏洞,那就會像水桶裡破了個洞,即便不斷大量的灌水,人才與技術也會像水一樣不斷流走。
立委高嘉瑜24日表示,紅色勢力滲透造成機敏技術與資訊外洩疑慮、產業競爭力流失,這也是國際主流國家不敢與台灣合作、不敢把關鍵技術交給台灣的原因。未來她將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推動修法,將商業竊密漏洞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