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報導,7月時,泰國示威抗爭的火苗原本僅在幾間大學裡流傳,卻因總理帕拉育與泰國王室的傲慢回應與暴力鎮壓,導致急遽升溫,進而演變成大規模、前所未有的社會運動。
今年泰國示威運動的三大基本主張為「停止侵害人民,重新起草新憲法,解散國會」,並要求帕拉育下臺。帕拉育於2014年藉政變掌權,目的原為終結朝野支持者長達10年的暴力抗爭。
群眾上街抗議也是為了建立新憲法,及要求限縮泰王瓦吉拉隆功(King Maha Vajiralongkorn)的權力,這也打破長期以來不得批評王室的禁忌。
泰國群眾的抗爭口號多為「國賊下臺!」、「警察不要當為暴政服務的稅金小偷!」而人民也引用電影《飢餓遊戲》的反抗標幟,成為呼應三大基本訴求的「三指抗爭手勢」。香港的抗爭者也曾以此模仿,成為反抗專制統治的中國共產黨的象徵;社交平臺上則充滿「#泰國怎麼了」以及各種語言的聲援文宣,泰國示威活動成為各國關注的話題。
泰國政府宣布的緊急措施於10月15日上午4時生效,禁止大型集會並允許當局制止人群進入他們指定的地點;還禁止「發布可能製造恐慌、故意扭曲的資訊,或造成民眾誤解進而影響國安或和平秩序的新聞、媒體內容及電子資訊」。
疫情衝擊下 泰國經濟崩潰
瑞穗銀行(Mizuho
Bank)市場經濟學家Lavanya
Venkateswaran日前表示:「因數十年來深刻政治分歧而引發的這場社會動盪,在肺炎疫情影響下加劇。」他指出,此次受政治不確定性影響的區域,同時也飽受疫情打擊,除了企業投資和民眾消費支出減弱,更因觀光客銳減而受創。
《日經亞洲評論》專欄作家裴塞克(William Pesek)分析,泰國自1930年代以來,經歷了12次政變,帕拉育於2014年藉政變掌權,如之前的政府一樣,他承諾實施提高效率,鼓勵創新,教育現代化,減少軍事干涉商業的政策,但泰國迄今依然依賴出口和觀光業來支撐經濟,這兩者幾乎占了泰國經濟產出的七成。
帕拉育政權接著又遭遇肺炎疫情,無法保持與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同步的成長步伐,裴塞克形容「海水退潮才知道誰沒穿褲子」,若帕拉育政府積極培養創業或進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或許就不會面臨到那麼多的「三指抗爭手勢」,或顯示該政權除了「掌權」外,沒有其他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