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如夢似真的聖誕奇緣 芭蕾舞劇《胡桃鉗》

2016年,美國堪薩斯市芭蕾舞團演出《胡桃鉗》,劇終集體謝幕。(KCBalletMedia /Wikimedia Commons)
2016年,美國堪薩斯市芭蕾舞團演出《胡桃鉗》,劇終集體謝幕。(KCBalletMedia /Wikimedia Commons)

文/伊遐
聖誕節前夕,午夜鐘聲響起,善良的女孩克拉拉(Clara)發現自己進入了魔術的世界。她親眼目睹著老鼠與玩具兵之間展開爭戰,危急中,她必須助玩具兵一臂之力……

很久以前,在遙遠的德國,一個叫紐倫堡(Nuremberg)的地方,克拉拉.史達爾鮑姆(Clara Stahlbaum)家正在準備聖誕夜的宴會。

客廳布置得美輪美奐,衣著華貴的賓客們陸續來到。大廳中,聖誕樹裝點完畢,孩子們望著巨大、閃耀的聖誕樹,如醉如痴……

《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油畫,丹麥畫家維哥.喬納森(Viggo Johansen)1891年作。(維基百科)《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油畫,丹麥畫家維哥.喬納森(Viggo Johansen)1891年作。(維基百科)

這是一齣芭蕾舞劇,講述發生在聖誕夜的神祕故事。

經典芭蕾童話

1816年,德國浪漫派作家霍夫曼(E.T.A. Hoffmann)在柏林出版了兒童故事集,其中有個故事叫「胡桃鉗與老鼠王」(Nussknacker und Mausekönig),裡面提到一隻7個頭的老鼠王和玩具兵進行戰鬥。

1844年,法國文豪大仲馬(Alexandre Dumas)把故事改成童話版《胡桃鉗的故事》(Histoire d‘un casse-noisette)。

1891年,俄國聖彼得堡馬林斯基(Mariinsky)劇院總監伊凡‧弗謝沃洛依斯基(Ivan A. Vsevolozhsky)邀請著名編舞家莫里斯‧珀蒂帕(Marius Petipa,1818~1910)與作曲家彼得‧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共同創作芭蕾舞劇《胡桃鉗》。他們採用了大仲馬的版本。

俄羅斯聖彼得堡,王家馬林劇院華貴的大幕,1914年之前畫作。(維基百科)俄羅斯聖彼得堡,王家馬林劇院華貴的大幕,1914年之前畫作。(維基百科)

傑出的創作陣容

伊凡是王子出身,曾出使法國,對巴黎時尚文化頗有研究。他致力在俄羅斯提振正統藝術。

他把一流人才匯聚在一起。伊凡、珀蒂帕、柴可夫斯基這樣的黃金組合在1889年推出了芭蕾舞劇《睡美人》,深獲好評。三人再度聯手,共同創作《胡桃鉗》,1892年首演。

珀蒂帕來自法國,但後半生待在俄國,他為馬林斯基劇院編導了50部芭蕾舞劇,是芭蕾史上最重要的編舞家。他對《胡桃鉗》的藝術呈現有詳細的腹案,他給了柴可夫斯基一張清單,哪一段要多長,要表達什麼,都羅列得清清楚楚。

柴可夫斯基照單搭配,以他獨特的細膩感性為芭蕾音樂注入了豐富的靈魂,把舞劇音樂提升到像交響樂般的層次。

2010年Escuela Superior de Musicay Danza《胡桃鉗》劇照。(Gabriel Saldana Follow/ Wikimedia Commons)2010年Escuela Superior de Musicay Danza《胡桃鉗》劇照。(Gabriel Saldana Follow/ Wikimedia Commons)

他們三個可能也沒想到,柴可夫斯基寫曲的三部芭蕾舞劇《天鵝湖》(首演並不成功,後也由珀蒂帕改編)、《睡美人》、《胡桃鉗》後來成為古典芭蕾的三大經典。

聖誕夜的祕密

《胡桃鉗》共兩幕,最前面還有一段輕快的序曲。

大幕拉開後第一景就是剛才提的的聖誕樹部分。順著音樂慢慢鋪敘,漸漸進入故事核心……

克拉拉的教父出現了,他也是個鐘錶匠和發明家。他當眾表演魔術。隨後給了克拉拉一個玩具兵造型、可以磕碎堅果殼的胡桃鉗,克拉拉非常喜歡。

入夜,一切安靜之後,克拉拉悄悄跑到樹下,抱起胡桃鉗,在躺椅上睡著了。

在似夢似醒之際,克拉拉驚訝地看到玩具變活了,聖誕樹變得更大,整個客廳也越變越高,不知哪兒冒出來的老鼠也變成真人大小的一支軍隊,帶頭的老鼠王有七個頭。玩具們也成了另一隊伍,領袖正是胡桃鉗。

KCB舞者查爾斯•馬丁《胡桃鉗》劇照。 攝影Rosalie OKCB舞者查爾斯•馬丁《胡桃鉗》劇照。 攝影Rosalie O'Connor。(KCBalletMedia/ Wikimedia Commons)

雙方起了激烈的戰鬥,玩具兵寡不敵眾,胡桃鉗受傷……危急中,克拉拉脫下一只拖鞋,奮力朝老鼠王丟了過去。

鼠王應聲倒地,胡桃鉗得以反制鼠王。玩具兵獲勝。

這時,胡桃鉗變成了王子。他感謝克拉拉,並邀請她坐上雪橇、穿過雪花仙子翩翩起舞的白雪皚皚森林……

第二幕 糖果王國

穿過雪林之後,克拉拉和王子抵達糖果王國。森林覆蓋著鮮奶油,四處綻放著甜美的糖霜花朵,小河裡流淌著杏仁奶。糖梅仙子前來迎接,盛大的慶典開始。

《胡桃鉗》1892年首演時的舞臺設計。(維基百科)《胡桃鉗》1892年首演時的舞臺設計。(維基百科)

這是個博覽會,不同地區的飲品、甜點,搭配不同的舞:

巧克力——西班牙舞曲,小號、鈴鼓與響板烘托著帥氣的踢躂舞步,女舞蹈演員翻動著波浪般的層層裙擺,甩出了凡丹戈舞(fandango)的熱情。

咖啡——阿拉伯舞的弦樂特別神祕,一群穿著柔軟寬腿紮腳褲的舞蹈演員輕飄飄地擺動著,這是喬治亞人搖籃曲的旋律。

——中國舞以清脆討喜的笛子主奏,音樂不長,但越來越快,編舞詼諧有趣,配上高難度的旋跳,通常都會獲得如雷的掌聲。

枴杖糖——俄羅斯烏克蘭傳統特科帕克(Trepak)舞,舞蹈演員腳踏翹尖短靴,在空中劈腿大跳、或蹲下身來,一面踢腿一面往前走,氣勢振奮。

再來是長笛與弦樂伴著杏仁糖牧羊人、牧羊女跳起蘆笛之舞,清新可人。

隨著明朗的鈴鼓與歡快的小提琴奏出諧趣的曲調,一位大媽穿著超胖的大裙子緩緩出現。她拎開裙子,竟跑出個小人兒!兩個、三個、四個,多半是八個,聽說最多能塞下32個!這一段叫作《仙鶴媽媽與她的小丑孩子們》,特別逗趣。

是夢似真

熱鬧的笑聲之餘,豎琴帶來了華美的《花之圓舞曲》,露珠與花仙子群構成迷人的圖案。

接著,英俊的騎士入場,他與糖梅仙子展開了壓軸的大雙人舞。音樂變得戲劇化,張力十足,大提琴與雙簧管傾訴著豐沛的情感,每到音樂的高峰點,就是騎士舉起糖梅仙子的時刻,高潮迭起。之後是男子獨舞,女子獨舞。

糖梅仙子獨舞的音樂動聽悅耳,非常有名。珀蒂帕編舞時對音樂的要求是「要如噴泉一般,水珠四射」。柴可夫斯基採用了剛發明不久的鋼片琴,他高度保密,甚至在首演前都沒有公布在管弦樂的編制中。

果然,鋼片琴伴著弦樂,奏出了奇幻、如天界傳來的甜美音色,如銀鈴一般,令人一曲難忘。

最後,又以騎士與糖梅仙子快活而順暢的共舞,結束大雙人舞的部分。

接下來就是最終的大集錦,所有舞蹈演員魚貫出來謝場,大家齊聚一堂,向克拉拉和胡桃鉗王子告別……

慢慢地克拉拉感覺到了曙光,她在聖誕樹下醒來,胡桃鉗玩偶依然在她懷裡。這一切都只是一場夢嗎?還是她剛剛才從奇妙的糖果王國回來?

《胡桃鉗與老鼠王》插圖。德國畫家、出版商彼得·卡爾·蓋斯勒(Peter Carl Geissler,1802~1872)作。(維基百科)《胡桃鉗與老鼠王》插圖。德國畫家、出版商彼得·卡爾·蓋斯勒(Peter Carl Geissler,1802~1872)作。(維基百科)

她將胡桃鉗高高舉起,心頭滿溢幸福感……

大幕就此落下。

溫韾古典的聖誕禮物

伊凡王子曾說「劇院不應該只為貴族服務」,他希望正統的藝術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傳達給所有能來觀賞的大眾」。也許就是這樣遠大的抱負,使俄羅斯芭蕾成為當今古典芭蕾的模範與經典。

柴可夫斯基的譜曲可圈可點,其中華爾茲管弦樂編曲可以說是美的極致。其實柴可夫斯基是個纖細憂鬱的人,但他創意的昇華卻留給了世人童話夢幻般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