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研究,「學術研究是可以滿足我們追求知識的喜樂,但當學術研究的結果能夠應用在人群服務上的時候,就可以滿足照顧別人、喜愛別人、疼惜別人的喜樂。」前副總統陳建仁10日蒞臨中正大學發表演說,與現場年輕學子分享如何將專業用在公共服務上,以及在過程中獲得哪些學以致用的喜樂。
家教影響人的一生,「我爸爸告訴我們,人的一生要平淡、平安、平實,及恆心、毅力、鬥志,是他一輩子給我們最大的教導。」出生在幸福家庭的陳建仁在家中排行第七,從小看見父親仕途不是很順暢,中年又確診紅斑性狼瘡,儘管被判定最多活一年,但仍靠著恆心、毅力、鬥志的信念,活到七十九歲。而父母對每個孩子都一樣包容、相信、盼望、忍耐,更讓他理解,同時也提醒在座同學,人生旅途中,不要忘記自己是上天獨特創造的,以及生命的可貴。
挫折使人更了解下一步如何邁出去,陳建仁也談起自己的求學歷程,歷經中學的聯考壓力、大學不認真念書但他卻在社團中學習了溝通協調的能力,以及研究所畢業報考公費留學成為常敗軍,考了四次才得以前往美國進修。陳建仁笑說:「在人生中有很多會跌倒、失敗的時候,失敗這件事很可能是人生的絆腳石,但也可以當作墊腳石。」他將公費留學考試失敗的經驗當作學生遭遇挫折時的鼓勵,也把這個信念帶到他在公共衛生領域的經歷之中。
高處不勝寒,「做一個好的研究者是寂寞的,但常會遇到驚喜,要勇於挑戰權威。」陳建仁身為流行病學專家,不僅曾參與烏腳病、小兒麻痺、B型肝炎及鼻咽癌等國內重大流行病學調查防治計畫,也因鑽研砷中毒,帶動美國、中國、印度、孟加拉等各國進行飲水砷含量的風險評估和標準訂定,在流行病學及公共衛生領域有極大貢獻。
陳建仁說:「一般醫師是醫一個人的病,好的醫師不只是醫病,還要把人醫好,更高一層是要把一個國家醫好,讓全民得到好的照顧。」2003年SARS疫情爆發,陳建仁臨危受命出任衛生署署長,帶領全國一同遏止疫情擴散,在今年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期間,陳建仁也同樣站出來主導防疫,為惶恐的民眾打了一劑強心針。他謙虛的表示,人生中有如此豐富的成果,不只是他一個人,而是和他的學生、研究團隊、全民共同完成。
中正大學通識中心表示,陳建仁最愛的是研究工作,但他透過研究成果與公共服務造福人群,而在卸下中華民國第十四任副總統職務之後,陳建仁回任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再度作為上主手中的小鉛筆,繼續做研究、發表論文和寫書。此外,陳建仁也勉勵同學,當人生得意的同時,更不要忘了還有很美好的星辰等待追求,並隨時保持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