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中

石磨米漿捏湯圓 校園暖迎古早味冬至

沙鹿國小請來 13 位退休老師擔任志工,在各分站為學生說明及示範湯圓的製程。學童了解到湯圓製作過程,竟是如此繁複。(臺中市政府提供)
沙鹿國小請來 13 位退休老師擔任志工,在各分站為學生說明及示範湯圓的製程。學童了解到湯圓製作過程,竟是如此繁複。(臺中市政府提供)

【記者黃玉燕/臺中報導】臺中市沙鹿國小為了給學生一個有別以往的冬至體驗,找來古老大石磨,從磨糯米漿、瀝乾糯米漿、揉糯米糰到搓湯圓,一氣呵成;過程讓學生體驗實作,五官感受不一樣的冬至湯圓。冷冷的天、吃著親手搓的金、銀湯圓,也吃進了圓滿與平安吉祥,學生們開心說,這是個古早味又有趣的冬至回憶。

沙鹿國小請來 13 位退休老師擔任志工,在各分站為學生說明及示範湯圓的製程。學童了解到湯圓製作過程,竟是如此繁複。沙鹿國小請來 13 位退休老師擔任志工,在各分站為學生說明及示範湯圓的製程。學童了解到湯圓製作過程,竟是如此繁複。(臺中市政府提供)

一樣的冬至,不一樣的湯圓!臺中市沙鹿國小今年特別規劃一系列的古早味冬至主題統整活動;除還原先民手做湯圓的傳統流程外,並結合各領域課程予以加深加廣,透過引導,學童們對冬至有了完整概念,不只是吃湯圓。 

校長王銘男指出,為了跳脫以往冬至活動就只是搓湯圓、煮湯圓吃的窠臼, 今年特別炮製傳統,從磨糯米漿開始,瀝乾糯米漿、揉糯米糰到搓湯圓,一氣呵成!現場還展示從清水農村文化館借來的古老大石磨,與現代化的磨米機做對照,學生們都大開眼界! 

另外,沙鹿國小請來 13 位退休老師擔任志工,在各分站為學生說明及示範湯圓的製程。首先將泡過水的糯米磨成米漿後,放到粿袋中綁緊再置於長板凳上,透過扁擔壓出水份;數小時後變成塊狀糯米,將其剝碎後加入粿母(粿碎),經過揉捏成糰狀的圓仔ㄘㄟˋ(台語),搓成條狀,再掰成一小塊,就能 開始搓湯圓了。

老師們傳授真功夫,細心教導如何搓出又圓又飽滿的手做湯圓;學生挽袖參與大呼有趣,也了解到湯圓製作過程,竟是如此繁複。 

系列課程中,沙鹿國小也特別整合自然、社會及語文領域課程。「自然領域」 介紹農曆的二十四節氣,冬至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社會領域」說明冬至的由來、吃湯圓、及添歲等習俗。「語文領域」透過相聲介紹 冬至閩南語韻文,「冬至烏,過年酥;過年酥,冬至烏。」

此外,還有國際化的課程,藉由兩位學生的 talk show 介紹不同口味湯圓的英語說法,諸如:金銀小湯圓(Traditional Tangyuan)、鹹湯圓(Savory Tangyuan),芝麻湯圓(Sesame Tangyuan)等,提供學生更完整的「冬至」主題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