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拒絕的運動學習權 真的做得到
適應體育的推廣,是為了營造友善的學習環境,提倡零拒絕的運動學習權,如何針對不同身障生設計適合的體育課程,是目前適應體育發展的重點。希望讓他們能接受一般學生同樣品質的體育活動,排除身障生運動學習的障礙。姜教授說明「適應體育」在教育的哲學觀裡,是以課程為主體,一個視障的孩子來上籃球課程,本質上還是在打籃球,所以要調整的不是孩子,而是籃球的規則,特殊孩子來上體育課,老師把課程修正,適應特殊孩子使用,當然也歡迎所有的孩子都參與進來。「小眾」的特殊生更需要被認同
姜教授認為,以臺灣目前的社會氛圍,要鑿開一般人對身障生參與運動的觀念與阻礙,引導特殊孩子從運動中找到生命的希望,的確是一條艱辛的路。社會上充滿太多自以為是的無形障礙,例如聽障孩子最常被誤解,他們常因為聽不到所以無法做出正確反應,而被誤以為智能障礙者,又或者運動中心看見身障人士時,人們會用異樣眼光看待,有些人會不想要跟身障人士一起上瑜珈課。特殊生需要被認同,這是社會必須去學習的議題,雖然特教生只是少數,卻是很大量的少數,因為每個班級都會有特教生。不能讓「心疼」的事再發生
念醫學領域時姜教授即發現身障的族群是需要被關注的,校隊、奧運、亞運選手…這些是體育界的光環,菁英體育一直都較受重視,全民運動推廣,也因為是大數,所以,也是重點發展,高齡化社會也讓創齡運動成為大眾注目的焦點,只有極少數的特殊族群是比較不被重視的。因為在教育過程中,普遍認為,身障生不需要運動,因此,上體育課時,特教生在教室自修、休息,或是抽離去上國英數學科,比比皆是,家長也認為書讀好一點考上好學校更重要,也就沒有養成運動的習慣,姜教授在台大教課時,有許多特殊生,從國小到高中12年,一堂體育課都沒上過,這是讓他很心疼的事。「適應體育」的品牌經營概念
這群特教生,他們的能力與資源都屬於弱勢,屬於小眾的「適應體育」要被重視更是難上加難! 所幸,運動人的意志力與跨領域專業的視野,讓姜教授責無旁貸的接下「推手」的巨大任務,充滿創意的他則把「適應體育」當成品牌來經營,結合著網路經營的有聲有色,計畫中規劃從3個面向來進行,藉此改善適應體育教學現況,進而提升教學品質:(1)適應體育數位平台暨倡議計畫
或許許多人都不知道,全國96%的特殊學生都在一般的普通學校就讀,並沒有進入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然而負責幫特教學生上體育課的體育老師通常除了修過基礎的特教導論課之外,對於特教的知能實在不足,而一般的學校,老師、特教生家長,也經常會認為特教生不需要運動,一般家長也會擔心身障生會拖垮我的孩子的學習進度,而4%的特教學校老師雖然有特教專才,但是培養過程並沒有培養體育教學技巧。因此,特教生的體育學習權並沒有獲得充分的保障。解決之道是在特教生與家長、特教教師、體育教師、學者專家間,建立提供相關需求與溝通的數位平台,可以提供國內外專業知識,並讓場地、輔具與器材等資源在校際之間可以互相支援,以及教案模組溝通交流等,採用一般人較能吸收的方式:如易懂的小論文或新聞報導圖文、影片,很全面很直白的補足專業知能。
為了提高網路倡議的成效,計畫中還辦了影展,鼓勵特教生或素人拍出感人的作品,再透過廣播、臉書、YT、line@...逐漸的擴散。姜教授也跨足大眾傳播媒體,透過學校產學合作在MOMOTV、 GOODTV等電視頻道和BravoFM 91.3廣播電台製作「幸福理想國」節目推動適應體育,過去這些主題在一般媒體出現的太少,即使出現也大多是比較負面的,所以希望能藉此改變現況。此外,姜教授也在體操館、跆拳道館、柔道館、游泳池…等地方舉辦「適應體育」親子體驗,透過口碑發酵,效益如漣漪般擴散,體操館發現身障生的藍海商機,是爸媽送孩子去補習班之外的另類選擇。這些活動規劃都只是示範,擾動原來的思維系統,讓社會大眾用不一樣的心情接納特教生,以小眾來說,開創出一條路,是相當不容易的。
適應體育微電影競賽及得獎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XCP_72FwdB7mF1oi8QZVQ/videos
(2)適應體育標竿學校建置
高師大也協助適應體育標竿學校的建置,做成的教學典範包含結構式跟非結構式的課程,結構式課程是在學校課程內進行,非結構式課程則是在下課、社團、回家時執行,全國已經有8所標竿學校,每年會再增加2所,會辦理國中小、高中職的教學觀摩,參加的學校,從校長、學務主任、輔導室、特教老師、體育老師,必須有很強的團隊一起合作設計課程,甚至是跨校合作,標竿學校周遭的學校都可以成為夥伴學校,資源共享,學校老師需要時就可以複製模式,未來也希望有小標竿,是老師教學背後很大的支持力量。
目前8個標竿學校都已經運行成熟,效益非常顯著,吸引許多媒體的拍攝,如博恩夜夜秀。
(3)適應體育教師增能研習
對特教生來說,運動空間充滿障礙,是超障礙空間,大環境的友善、老師的友善、同學的友善,會幫助他們跨越,至於要如何帶他們走出到大家的世界?又該如何讓一般人接受所不熟悉的世界,這是很大的壓力與考驗,姜教授認為,「熱情,有熱情就夠了,有熱情就會去行動,會去學習!」
計畫中會協助各校做DM去進行宣傳,邀請種子老師做分享,當課程的版模跟內容架構好之後,會交給地方政府進行推行。也協助老師做跨校的社群,讓體育老師搭成一組一組,彼此之間互補,辦教案比賽、實務演練,目前已有1000多人參與,建立了豐富的人力資料庫與教案資料庫。
對特教生來說,運動空間充滿障礙,是超障礙空間,大環境的友善、老師的友善、同學的友善,會幫助他們跨越,至於要如何帶他們走出到大家的世界?又該如何讓一般人接受所不熟悉的世界,這是很大的壓力與考驗,姜教授認為,「熱情,有熱情就夠了,有熱情就會去行動,會去學習!」
計畫中會協助各校做DM去進行宣傳,邀請種子老師做分享,當課程的版模跟內容架構好之後,會交給地方政府進行推行。也協助老師做跨校的社群,讓體育老師搭成一組一組,彼此之間互補,辦教案比賽、實務演練,目前已有1000多人參與,建立了豐富的人力資料庫與教案資料庫。
未來的展望,是希望可以將標竿學校提升為區域資源中心,用巡迴輔導的概念,來協助解決各校師資的問題,畢竟每個學校要有這樣的師資不容易。也希望能透過育苗計畫,針對師培,把老師的能力培養的更好,希望能整合跨學科適應體育增能,以體育老師跟特教老師為重點,小學教育則會加上導師,雖然師培制度要去撼動有許多困難,但也要一步一步的突破。
讓「適應體育」第一個10年「快樂」行
姜教授認為一個文化的養成就應該是以10年為一個單位,「適應體育」的品牌經營又何嘗不是呢! 用10年來建置友善環境,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目前已經推動4年,還有6年的時間要努力,透過傳播倡議「適應體育」已經成為熱門關鍵字,下一個10年「適應體育」的同溫層一定會更擴大。對這樣的漫漫長路,他再次謙卑的說: 「我能做的就是這麼簡單,鑿一點光給他們,讓他們多一點點溫暖,帶給他們一些希望,我覺得很快樂。」不簡單的堅持肯定會吸引更多的光聚過來。(教育部體育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