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週一(2月22日)於委員會議通過「原住民部落特色道路改善計畫」,自2022年至2025年為期三年,陳報行政院核定後,預期將改善道路長度620公里,達成農產品運輸及觀光旅遊經濟效益達新臺幣17.8億元。原民會官員表示,提升原鄉道路品質後,希望能讓地方產業更連貫,醫療救護也更便捷。
原民會指出,因各族之間分布於偏遠地區,特色道路自2014年啟動後自去年已完成改善道路1,234公里,並達成29.4億元農產品運輸及觀光旅遊經濟效益,確實有助於活絡部落特色產業的發展。
原民會公共建設處處長劉維哲舉例,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曾於2012年發生嚴重翻車事件,之後各部會花了9年時間改善道路,到去年終於將15.9公里的道路改善完成,讓居民、旅客的交通更為安全;另外,屏東縣牡丹鄉四林部落的原鄉道路也於2018年完成,長度為10.4公里,同樣改善了當地與外界交流的品質。
劉維哲指出,道路改善之前,有許多情況,像是原路面破損、山坡地的排水不良,或是屬於地質敏感地區,所以才想提升道路的品質。
原民會強調,相關道路規畫完工後,原住民就業、就醫、及一般民眾想深入部落了解原住民族文化及觀光,都是利多。計畫總經費31億元,考量「產業發展關聯性」、「醫療救護必要性」、「原鄉部落受益性」、「工程規劃合理性」、「後續維管養護能力」、「文化意象融入性」等面向,評選出對於部落具重要意義且有原住民族特色價值之道路進行改善,以串聯部落周邊特色景點、產業,支援產業及人文發展,促進部落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