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從1月31日突然發動政變以來,已經3個星期,軍方逮捕昂山素季、破壞民主政治的舉動,引發當地民眾的強烈抗議。緬甸軍警也在2月9日首度開槍鎮壓,當時造成一名女子頭部中彈。要注意的是,緬甸民眾的抗爭對象,不是只有緬甸軍方,他們還把矛頭指向了中共當局。
我認為緬甸軍方的政變是獲得中共支持的,因為這場政變會對中共帶來至少六個戰略優勢:
一、落實「中緬經濟走廊」,擴大中共在緬影響力
「中緬經濟走廊」是中共「一帶一路」的重要計畫之一,主要是要打通從中國雲南昆明,一直通到緬甸皎漂的交通運輸路線。中共宣稱通過這條經濟走廊,可以為兩國帶來雙贏的發展。而翁山蘇姬本人也曾經多次與習近平會面,商討推動中緬經濟走廊的建設。
不過,在緬甸還是軍政府統治的時候,緬甸軍政府曾經被國際社會聯合制裁,當時只有中共對緬甸伸出援手;而且緬甸軍方還與中共進行軍事合作,有不少緬甸將領都曾經到中國境內受訓。所以,中共與緬甸軍方,雖然彼此有矛盾、不信任,但在利益關係上還是比較密切的。有點像中共與北韓的關係。
而且,翁山蘇姬領導的民選政府派,雖然與習近平經常往來,願意合作推動「一帶一路」計畫。但是緬甸國會擔心會不會落入中共的債務陷阱,反而讓皎漂港變成下一個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斯里蘭卡參加一帶一路,最後將漢班托塔港租給中共99年,以償還對中共的債務。)
所以,緬甸國會就大砍了皎漂港計畫的金額,從原先的72億美元砍到只剩下13億美元,而原本預定建造10個可以停靠大型油輪的碼頭泊位,也被砍到剩下2個泊位。這一點讓中共感到不滿,也發現民選政府在民意的壓力下,未必有利於中共在緬甸的發展。
因此,現在軍方發動政變,將民主政治推回到過去的軍方專政,這樣一來,就有利於中共的發展計畫,中共只需要跟軍方搞好關係、談好條件,不需要考慮當地民意的問題,就可以通過軍方的專政手段,在緬甸加速推動「中緬經濟走廊」的工程,同時擴大中共在緬甸的投資與影響力。
緬甸是中南半島第一大國,而且緬甸的地理位置就處在中國、印度、中南半島和印度洋之間,戰略位置非常險要,所以中共一直處心積慮想在緬甸擴大支配力。現在,軍方政變,推翻民選政府,正好給了中共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
二、鞏固能源補給線,避免美方截斷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有70%的石油消費量要靠海外進口,除了俄羅斯之外,中東和非洲國家,是中國最主要的石油進口來源。因此,中國的進口石油,就要從中東或非洲走海路,經過印度洋,穿越麻六甲海峽,通過南海與臺灣海峽之後,才能送到中國。
而現在中共與美國和印度的關係都相當緊張,如果印度與美方聯手,在這條運輸路線上攔截中共的油輪,那麼中國國內的原油供應就會陷入困境。這一點,一直讓中共在南海、臺海、或東海地區發動長期作戰,有所顧忌。
剛剛說過,中共在緬甸的皎漂投資開發深水港口;同時,中共也準備在緬甸興建「曼德勒高鐵」,如果高鐵通車,就可以把來自中東與非洲的石油,直接在皎漂港上岸,通過鐵路運送到雲南境內,就不必再走麻六甲海峽和南海,也就避免能源補給線被美方或印度從海上截斷。
到時候,中共就會更敢在釣魚島、臺灣以及南海問題上,採取激進的軍事行動,來跟美國、日本或臺灣對抗。
三、軍力直進印度洋 「珍珠鏈」破解「印太區」
如果從軍事角度上看,「中緬經濟走廊」其實就是中國從西南直接進入印度洋的戰略通道,特別是如果高鐵計畫完成後,中共就可能借道緬甸,直接派兵抵達皎漂港,介入印度洋。
事實上,「中緬經濟走廊」正好符合中共過去的所謂「珍珠鏈戰略」,這是中共用來介入南海與印度洋的大戰略。
他們想要控制緬甸的皎漂港、斯里蘭卡的漢班拖塔港以及巴基斯坦的坦瓜達爾港,再搭配海南島,形成一個W形的海上戰線,用來對抗「印太區」戰略,也就是對抗美國與印度對中共的圍堵封鎖。
特別是中共的原油運輸如果可以不再依靠海路運輸,不必經過麻六甲海峽,那麼中共就會更有恃無恐地在南海與印度洋上與美國、印度對抗,就會更積極地向東南亞、南亞地區擴張滲透(未完,待續)。
──本文轉載自《世界的十字路口》YouTube頻道,2月20日影片「美國、臺灣需慎防 緬甸政變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