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信道教、本身信仰佛教的張如君,當年接演戲劇《媽祖》時,年紀還很輕,為了這個神聖的角色,她全力以赴。演完媽祖,她寫了一本書,記錄自己在戲中的一切成長。當年為了爭取角色,她說:「我做了充分準備,以應製作人的考核。接演之後,生活中的行、住、坐、臥都必須思索、揣摩媽祖的思維,一段時間吃素也是必須的。」
如今,成為選美協會主席的張如君,將信仰的力量放在了選美活動裡,實踐媽祖真與善的精神。張如君說:「真善美不是『特質』與『目的』而已,而是真正的修行方式,所以在道教與佛教的領域中,我們說『修真』,這是一種實踐,永遠都要正面思考、積極努力。」
選美活動長久以來給人的就是桃色、緋聞等負面形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如君是如何扭轉社會對選美的負面印象?
張如君回應道:「年輕女性看重選美給她們帶來了名聲和金錢。我不會計較,但我一定要求從參賽開始,所有參賽者必須要清白。一步一腳印學習、訓練與專心比賽。賽事中、賽事後,絕不接觸可能造成爭議的人、事、物。」如此嚴格的要求,就是為了匡正選美活動的陋習。
5年前,張如君用博士論文,記錄自己的職志,「一路走來,媽祖都在其中協助我披荊斬棘,我的例子告訴大家,『耐心可得』,我實踐了自己」,如君笑著說。
「做一個人最可貴的地方,不在於你是命好還是命壞,而在於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自己還有什麼樣的主動力量可以表現出來。」張如君說。
因為對自己生命意義的認知,張如君實踐在教育裡,她相信教育是教人向善的根本方法。自任職泛美國際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以來,張如君一直想藉助文教基金會的力量,深耕全民教育、偏鄉孩童教育、美學教育。
張如君提到,文教基金會的「文」與「教」兩個字,意象繁複、一體融合,用以記錄歷史,是自然天象,更是禮節儀式,是人類的總成果。它的承傳便是《說文》本義所指的「上所施,下所效」。她說:「我們『深耕文化』,帶給更多人溫暖,也能帶給社會更多的善循環力量。」
張如君以選美為職志,樂在實踐媽祖精神,以愛為本,教育孩子,也為他們創造就業,她愉快的說:「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奮鬥、探索、冒險的過程,生命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歷程,不然又剩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