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物料漲價導致中國企業生存艱難,尤其是中型、小型、微型企業。有企業主感嘆,越做越賠錢,現在就算給生意也做不了了。
中國原料幾乎全面上漲,據財經自媒體「華商韜略」報導,從去年7月開始,建築裝修行業使用的材料,從石膏板、板材、管材、線材到混凝土、輕鋼龍骨等,無一例外的漲價且不止一次。
杭州一家裝修公司負責人王先生表示,他在年前與客戶簽了單子,本來可以賺10%,但現在材料全部漲了,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虧損只能自己承擔。
豆油和菜油是食用油行業使用的主要原料,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價格都已翻倍似的上漲。豆油從去年最低每噸4千元(人民幣,下同)漲到今年4月的每噸近萬元;菜油從去年5~6月的最低價格每噸7千元,漲到現在的每噸1萬2千元左右。
黑龍江齊齊哈爾一家牧場裡的奶牛,每天吃著和原來一樣的飼料,但老闆每天卻要為一頭牛多付出10元餐費成本。
東莞有一家年生產5億個鐵罐的企業,今年開工時發現生產用的鐵料單價,從每噸5千多元漲到每噸9千多元。
據《證券時報》報導,截至今年3月,57種主要大宗商品中的30種商品,漲幅超過10%,例如:原油、聚合MDI、闊葉橡膠等11種商品,漲幅超過30%;純苯的年內漲幅更是超過50%;在工業上用途廣泛的銅,價格從2020年3月的每噸3萬5千元,一度突破了每噸7萬元,創歷史新高。
現貨如此,期貨也同樣在上漲。據中國e公司5月10日報導,中國期貨市場盤中鐵礦石、螺紋鋼、熱軋捲板相繼漲停;自今年以來,中國已有20個期貨品項漲幅超過20%,其中10個品項漲幅超過30%,分別是苯乙烯、玻璃、熱捲、螺紋鋼、鐵礦石、動力煤、原油、PVC和滬鋁。
原料漲價令中國中小微企業舉步維艱、苦苦掙扎。報導表示,廣東一家玻璃深加工公司負責人於4月時透露,玻璃價格從2020年最低每噸1,200元漲到2,400元以上,下單的客戶少了很多;原本春夏是玻璃銷售旺季,但今年工廠卻冷冷清清的。
更多的企業則選擇主動削減產能,有單也不接。因為很難獨自消化原料上漲帶來的壓力,一些中小企業只能限量出售,客戶要1千件貨,只發100件貨。有企業主表示:「原料價格暴漲,已接的訂單基本都虧了!現在就是在硬扛,新訂單更是不敢接了!」
原料漲價已經傳導至部分下游商品。今年3月起,TCL、海信、美的、志高等家電企業,在家電行業的淡季集體宣布漲價,漲幅在10%~15%不等;食用油、輪胎、紙巾更是全線漲價。
面對原料上漲,大企業可以上調商品價格,但小企業提到漲價就可能面臨淘汰壓力。一家食用油廠商負責人表示:「不敢漲價太多!漲價的結果是需求下滑,相當於把市占率讓給了競爭對手。」
據報導,中小企業不敢接的訂單有可能流向領頭企業。這些領頭企業在上游原料經銷商面前,更有議價能力;也有一些領頭企業憑藉自身實力與規模,可以與供貨商簽訂長期價格協議,降低原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
但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弱,同時還在融資、公共資源分享、社會關注等方面,處於邊緣末端;市場一有大波動與風險,中小微企業往往最先失血,而且最不容易被補血。
各行業出招應對
據中國鈦媒體5月19日報導,有從業人員表示,面對原料價格上漲,各行業使出了渾身解數以應對。
廣州一家鈑金電子零件廠謝姓老闆表示:「接單就虧損,寧願付違約金也不想繼續生產。」謝老闆表示,單子已經簽下來了,沒有漲價的餘地,直接賠付30%的違約金反而減少虧損。目前工廠庫存原料不停的減少,再不及時補貨的話,生產線很快就沒辦法正常運行。
湖北宜昌的室內裝修設計師林芳說,今年3月開始,整個建材行業(尤其是金屬製品),漲勢異常凶猛,「電線、鋁合金採購價漲50%,客戶把200萬預算砍到120萬。」
林芳表示,今年開始會有很多家庭裝修行業的中小型公司過得很艱難,他們和客戶簽訂的價格還是去年的報價,這擺明了需要賠本做生意。有些公司還可能出現「裝一家、賠一家;不裝賠違約金」的局面。原因除了漲價、客戶反悔和砍價以外,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價格戰。
餐飲業在這波原料漲價中也不好過。北京一家咖啡廳老闆柳春風表示,奶茶裡面的珍珠、罐頭裡面的果肉都漲價,為了讓消費者能溫和的接受漲價,沒有在售價上進行變化;但是更換了杯型,把原來的超大杯變成了大杯,價格依然是之前超大杯的價格。
除了原料,門市的房租等成本都在上漲,蔬菜、食用油價格也普遍漲價。有業者表示,漲價的成本最終也將以各種「間接」方式讓消費者買單。也有從事餐飲的老闆表示,現在很難做,小心翼翼的,畢竟消費者的熱情一旦走了,就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