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躺平沒毛病!從醫學角度看躺平現象

從醫生角度,怎麼看躺平的現象?(Shutterstock)
從醫生角度,怎麼看躺平的現象?(Shutterstock)

文/楊景端
最近有很多人來問我,怎麼看待「躺平」這個現象。我此前從沒有聽說過躺平這個詞,所以就去查了一下,發現了這個現象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古今中外都有,只是在當今的年輕人中更普遍一些。

今天我就從醫生的角度來聊一聊躺平這個現象。

什麼是躺平呢?躺平描述了一種生活狀態和態度,一個人看起來不追求成功,不追求金錢,不在意家人、朋友、同學、同事的看法和評價,同時保持一個非常基本的低消費和低壓力的生活。他們當中有的人對談戀愛、結婚、生孩子也沒什麼興趣,他們過著一個自己想過的生活。

為什麼選擇「躺平」?

其實,處在這樣狀態下的人,也不都是一樣的。有的人並不是在家躺著不工作,而是從事壓力小、工作時間少、人際關係簡單的工作。有的人也結婚也有孩子,只不過他們選擇了一個與世無爭、淡漠名利、自給自足的生活。所以每個人「躺平」的狀態也不完全都是一樣的,不僅狀態不同,每個人躺平的原因也不一樣,不僅年輕人有,成年人也有。

有的現在「躺平」的人,曾經是有理想的,也奮鬥過,甚至成功。但他突然覺得沒意思,於是改變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以前看過一對日本夫婦的故事,他們都是非常有成就的人,但是雙方決定改變一種生活方式,遠離喧囂,在山腳下買了一塊地,自己蓋房,自己種自己吃的東西,過著一種逍遙和自然的生活,這都沒毛病。

有的人也想奮鬥,甚至也努力奮鬥過,但他們承受不了奮鬥所帶來的壓力。他們從早上9時到晚上9時,一週工作六天,達到所謂「996」的工作強度。年輕人在事業初期,總要經歷這樣的辛苦,但也付出了代價,我們很多人常常是在年輕的時候用命換錢,到老的時候就用錢換命,得不償失。現在的年輕人比較明白,不願意這樣做,這沒毛病。

而有些來我這看診的年輕人又是另一種情況,因爲有先天的和環境的因素,造成生物化學和神經電生理的不平衡,他們對正常生活中所帶來的壓力都不能夠承受,產生很多情緒、思想和行爲上的諸多問題,被戴上各種各樣精神疾病的帽子,吃上大把大把的精神藥物,不僅社會功能難以恢復,藥物的副作用更是讓他們變得疲勞肥胖,沒有動力,自信心澈底喪失,晝夜也顛倒,唯一的生命活動就是玩手機、打遊戲。他們看起來也「躺平」了,但那是被迫的,是不得已的。

躺平與人的本性

然而絕大部分主動選擇躺平的人,還不是上面這些情況。那又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從人的本性探討這個問題。人的本性之一就是要生存,爲了活著什麼都願意做。拿「996」打比方,他不能承受這樣的壓力,身體越來越壞,精神越來越緊張,感覺到這樣下去自己可能會死,他求生的本能就占了上風,就會選擇逃避或者放棄。對人來講,活著很重要,這個選擇沒有問題。

人除了求生的本能,還有逃避痛苦的本能。如果面臨很複雜的人際關係,工作環境很惡劣,職場上還有潛規則,同事間還互相勾心鬥角,工作單位壓榨員工嚴重,這些都會給他們帶來很多精神和肉體的痛苦,時間長了受不了,一有機會就必然選擇逃避,這個選擇沒有問題。

人還有一種本能,就是追求感官和精神上的快樂,他要盡量選擇一個可以給他帶來感官上的刺激和愉快的體驗,有的人選擇有更多的時間去健身和運動,運動刺激身體產生的腦內啡(Endorphin)就給人帶來非常愉悅的感覺。

有的人則選擇睡覺,在長期睡眠被剝奪的情況下,睡覺是一分錢不花,又最有效的恢復健康的辦法。有的人花很多時間在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上,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人和動物不一樣,他還有追求精神上快樂的需要。什麼是精神上的快樂?就是人覺得他做的事情有意義,對別人對社會有很多好處,能夠體現自我價值,更重要的是符合他自己的信仰和精神追求。如果職場上的爾虞我詐、你爭我奪、勾心鬥角、為名利不擇手段,或者是一種非常虛僞的人生,他看到這種本質之後,可能就覺得沒有價值,他就會去追求一個讓他精神世界更乾淨、平和的狀態,他就選擇躺平,這也沒毛病。

所以「躺平」這個現象,就是一個人對他所處的生活環境和人生體驗,做出符合他個人需要的適應性反應,它不僅是合理的,也是健康的。其實那些沒有躺平的人,或者批評躺平的人的行爲,也是他們對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和人生體驗,做出符合他個人需要的適應性反應,只不過選擇躺平的人的環境和需要,和沒有躺平的人不一樣而已。有人也許想躺平,但是沒有躺平的條件,他們批評躺平,或許正是他們個人生存的需要。

躺平與否的轉換

大家最終的目的都一樣,活著、快樂著、少痛苦,其實誰也不比誰高尚。如果你真的對年輕一代的躺平非常擔心的話,那我有一個好消息,就是躺平這個狀態是一個過渡性的狀態,並不是永久性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躺平的條件,能躺平的,最起碼他頭上有個屋頂,能吃飽穿暖,他有這個條件。很多人沒條件,想躺平也不能躺。

站起來也一樣,當他發現躺平沒吃沒喝了,生存出現問題,或意識到躺平後產生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像是晝夜顛倒、打遊戲、吃垃圾食品,造成的各種各樣的病痛,他也會改變。如果他的思想觀念有了變化,精神上的需求和對快樂的理解有了變化,他也會站起來。

當然站起來做什麼這又是另外一回事。站起來是不是就一定比躺平好也值得探討。

此外,年輕人在25歲以前大腦的前額葉發育都是不完善的,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的選擇都帶有衝動的成分,在他們成長之後,他們也會改變,就會做出更好的選擇。

其實真正的、主動的躺平並不是一個壞的選擇,一個人躺平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躺平,那還真需要很大的智慧、勇氣、信仰。我們大家有多少人願意躺平?又有多少人有勇氣躺平?躺平意味著放下,放下社會和人類趨之若鶩的東西。

絕大多數人,當他的世界觀改變的時候,也就是說它的精神追求有了變化,當他的生存條件改變的時候,躺平給他帶來更多的痛苦或更少的歡樂,甚至有生命之憂的時候,他就會坐起來,甚至跪下;或者當他可以真正的像人一樣可以站起來的時候,獲得人的尊嚴,和自由發揮個性的空間的時候,躺平就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躺平的境界

如果我們從道德層面來衡量躺平的人,你會發現躺平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面對同樣的社會、經濟、家庭、政治環境,有人選擇殺人放火、巧取豪奪、坑蒙拐騙、你爭我奪,有人選擇阿諛奉承、攀附權貴、恃強凌弱、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甚至「當面是人,背後是鬼」。和這些人相比,躺平甚至是一個高尚的選擇,他不傷害社會,不傷害別人,他與世無爭、清心寡慾,對社會資源消耗很少,自食其力,很多人只是去掙夠需要的錢,不想多賺錢,也不想多勞心勞力。

從養生的角度來說,能夠做到心平氣和和清心寡慾那是很高的境界,所以我們甚至可以說躺平是一種修行。有人說他們很佛系,我覺得他們有的人離佛就有一步之遙,就是修行得法不得法的問題。

我的祖先,陶淵明,就是個躺平的人。他官也不做了,回去種個田、喝喝酒、寫寫詩。其實他也曾經想改變世界,但是生不逢時,就選擇躺平了。

在一個誰都不能站著的社會,大家都是跪著賺錢的,只不過成了一種常態而不自覺而已。如果站著太危險,跪著又太痛苦,那麼躺平不行嗎?

總之一句話,躺平沒毛病!

作者簡介:楊景端,美國賓州楊氏整合醫學中心創始人及醫學主任、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教授、美國臨床針灸學院主席、牛津學者。出身中醫世家,中西醫雙修,曾多次受邀在哈佛大學、賓西法尼亞大學、貝勒醫學院、美國精神病學年會做專題演講。「景端醫話」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