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防疫新生活「腰瘦」遠離重症

控制腰圍及體重同樣是遠離重症甚至死亡的解方。(123RF)
控制腰圍及體重同樣是遠離重症甚至死亡的解方。(123RF)

文/記者施芝吟
目前國內COVID-19(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死亡個案多為高齡長者或具慢性病史者,其中占高比率的三高慢性病,就是以腰圍超標為其病前狀態風險指標之一。曾有一名30多歲、90公斤的個案發病身亡,可見對於青壯年族群來說,控制腰圍及體重同樣是遠離重症甚至死亡的解方。

許多國家已將肥胖納為COVID-19重症危險因子,因此維持健康腰圍,避免肥胖其實是一重要關鍵。醫師表示,正在步入三高慢性病的代謝症候群患者,應該更瘦腰及控制三高,才能讓防疫效果加倍。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蔡克嵩指出,自全球爆發疫情的2020~2021年國際醫學期刊,文獻索引摘要資料庫PubMed搜尋結果來看,三高慢性病前期的代謝症候群5項指標,分別為:腰圍過大之內臟脂肪、血壓、空腹血糖、空腹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COVID-19的關聯性研究即高達六千多篇,其中又以血糖、肥胖指數與COVID-19嚴重程度最高度相關。

根據國外統計,肥胖者不但確診的風險高,其重症和不良預後的機率也大幅提升,這也表現在肥胖人口較多的國家,疫情的嚴重性和死亡率比其他國家高,顯示肥胖確為疫情傳染的關鍵。

而相較身體質量指數(BMI),內臟脂肪囤積腰圍大小與染疫嚴重程度更具相關性,腰圍超標者其肺部組織受損程度顯著高於腰圍正常者,表示內臟脂肪囤積過多的人其COVID-19疾病預後更不佳。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同時也是糖尿病專家,糖尿病學會常務理事杜思德說,因代謝症候群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導致巨噬細胞活性降低、B細胞和T細胞的反應受損,種種因素會讓疫苗接種後反應不佳。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蔡佳君建議,可採以下3重點來控制腰圍:

1 養成量腰習慣

建議開始量腰圍了解自己的起始值,並維持每月量一次自我監督,同時牢記「腰圍八九十 健康常維持」,也就是健康腰圍男性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的標準。 

2 選擇健康飲食

於外送平臺訂餐時,應避免為了湊免運或因點選過於便利而下訂過量餐點,因為外帶餐點通常有高油鹽糖、少纖維、熱量過高的問題。營養師提醒訂餐前先想想食量,避免衝動性下單,且可選擇高纖食物來增加飽足感以維持腰圍,例如主食挑選五穀飯等全榖雜糧類、加點青菜或沙拉盒、搭配飯後水果等,都能補足纖維攝取。

3 維持動態活動量

居家久坐不動,更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主因,因此建議每到整點就起來走動、起身講電話、固定一時段站著辦公。此外,跟著網路上許多居家運動影片,或找親友一同視訊監督彼此運動,都是增加運動量及提升運動意願的好方法。

她說,記得透過飲食、運動維持免疫力,同時控制腰圍不變大,這樣也能降低染疫重症及死亡機會。

蔡克嵩表示,國內45歲以上高達一半人口有腰圍過大、過重及肥胖問題((BMI在24~27 kg/m²為過重,BMI ≥27kg/m²為肥胖),建議疫情解封後,代謝症候群及肥胖族群可透過中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健走、騎自行車、游泳、慢跑抵抗發炎作用,飲食則以「三低一高」原則,透過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飲食,控制好三高指數;同時定期量測腰圍,以遠離代謝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