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病毒(漢肺炎)疫情導致全球晶片短缺,如今已成為市場面臨的最大單一問題,影響層面從汽車業到遊戲產業。電子產業分析機構Supplyframe認為,晶片短缺問題恐無解,預計將持續多年;值得注意的是,為緩解晶片短缺問題,有些企業近期開始轉變生產模式,包括重新設計產品,以減少晶圓需求等。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週日(8月29日)報導,Supplyframe認為,晶片短缺將持續到2023年,且與傳統的物料短缺問題不同,Supplyframe行銷長巴奈特(Richard Barnett)預估,晶片荒將會是一波又一波出現。
巴奈特表示,在解決晶片短缺問題時,企業受到的限制太多,短期方面是購買額度有限,長期方面則是,投資效益會需要數個月甚至數年才能看到。巴奈特指出,目前各界實施的措施都不足以徹底改變晶片產業局勢。
晶片短缺主要由三項因素造成,包括需求、產品週期和優先性。疫情推動消費者對於仰賴晶片的產品需求激增,產品週期增加了產業的波動,最後在供應有限的情況下,台積電及美國英特爾(Intel)等半導體製造商,就會優先考慮供應給獲利較高的客戶,如此一來,晶片荒問題就更加嚴峻。
各國政府也逐漸意識到晶片短缺帶來的挑戰,美國拜登政府6月發布一份報告,指出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的4個關鍵產業,其中就包括半導體產業。
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經營管理與戰略教授Soo-Haeng Cho表示,私營企業有降低成本的動力,但沒有動力為供應中斷做好投資的準備。因此,政府希望鼓勵企業擴大投資,同時提供技術補貼,以重振供應鏈。
對於晶片製造商,巴奈特仍是樂觀看好,他指出晶片產業仍會迎接榮景;整體而言電子產品的長期需求依舊非常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