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前往國際知名的觀光景點——太魯閣,沿途多了一段有趣的道路探奇旅程。旅程中不斷期待,蘇花公路以全新的面目出現在眼前,而且不必再繞著臨山面海的狹小道路,緩慢蜿蜒的爬行了。然而,改頭換面的蘇花公路,將會是何種康莊大道呢?
車行蘇花改 穿越幽深隧道
車行到宜蘭蘇澳,終於看見「蘇花改」三個字的亮麗路標時,很多遊客會忍不住歡呼,「到了!就是這裡了!」歡喜過後,就要開啟大小隧道的漫長路途了。
體驗三個小隧道後,算是前進蘇花改的前奏曲吧!車行繼續到南澳,再鑽進另一串隧道後,就是不一樣的面貌了。行走在觀音連結谷風隧道的冗長洞穴時,也許會讓人錯亂迷茫,誤以為是全臺最長的雪山隧道吧!
一直在幽暗的車道中前行再前行,乘客眼前除了無止境的黑亮柏油道路,就是綿延無盡的濁黃燈光,面對沉悶單調的景觀,禁閉在看不到天日的幽密長路,讓人忍不住想念舊公路的灰白岩壁和湛藍大海,心中渴望著遠處透過來光明,祈求重見天日那一刻早點到來。
好不容易通過12.6公里,長度僅次於雪山隧道的觀音和谷風,漫長幽暗路才走完,再走一小段平面道路後,車輛又要鑽進深邃的中仁和仁水隧道,雖然只是8公里左右的隧道,但已讓遊客心有餘悸,「又是長得看不見盡頭的昏黃道路嗎?」
原來,「蘇花改」都改成隧道了!花蓮的高山和大海全部都阻隔在外,路過的車輛都從山裡穿行而過,一路暢通無阻的通過8座隧道、13座橋梁,就來到花蓮,太魯閣也近在眼前。
長春祠泉水豐湧 飛騰散瀑
走過蘇花改的鬱悶,路途就敞亮平順許多,進入太魯閣的遊客別有一番重見光明的喜悅。走在崇山峻嶺、高山深谷的狹窄道路中,反而覺得輕鬆自在,尤其是今年的雨季帶來的豐沛雨水,乾涸的懸崖峭壁受到雨水豐厚的滋潤後,整個太魯閣峽谷像巨型的儲水箱一樣,響著隆隆的水聲。
為紀念開闢中橫公路殉職人員所建的長春祠,那座在峭崖上的古典亭臺樓閣,下方岩縫中湧出的泉水,更是聲勢浩大,奔騰在岩壁上的飛泉雪瀑,成為進入太魯閣峽谷的第一個撼動人心的奇景。
群燕不再來 燕子口水聲裂岸
秋冬的太魯閣,懸崖峭壁的尖銳猙獰雖然沒有改變,但是蒸騰在山谷間的溽熱已消去許多,涼冷的空氣在岩洞中凝結著。此時再進入曾經百燕爭鳴的「燕子口」,走到立霧溪最狹窄的峽谷時,還是能感受到海風從狹谷灌進來時,從下往上大量流竄的氣流,溪底的許多的蚊蟲還是會被帶上來,但是往昔來此覓食的燕群們卻不再出現了。
百燕不再爭鳴的燕子口,如今還是擁有高聳入雲的峽谷、圓形的大小壺穴、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滔滔流瀉的溪水還是灰白混濁的色澤,岩壁上被湧泉溶蝕的壺穴,在近期的大雨過後,被湧出的清澈泉水,匯集成湛藍的小湖,和細白的迷你小瀑布,悄悄的垂掛在山岩上。哇!壺穴湧現清泉?流水成瀑?這可是太魯閣多年不見的好景觀啊!
難得一見 壺穴清泉小瀑布
其實,就算是涓涓細流也難能可貴,這可以讓人想像溪谷兩側的山岩中已飽涵大量湧泉水,正汩汩往外竄流;溪底的灰白流水也不再是潺潺細水,而是在眾多岩石的布陣中,衝鋒陷陣的急水湍流。
水,成了燕子口峽谷中最閃亮靈動的主角,岩岸裡的流竄的泉水敲打著石壁、溪流裡的急水撞擊著的岩堆,此刻,在水聲放縱諠譁的燕子口峽谷,反而讓賞景遊客們個個靜默無聲,滿心疑問——這怎是昔日清冷無言的太魯閣啊?
舊地重遊 活潑奔放的太魯閣
是啊!嚴肅冷漠的太魯閣變得活潑奔放,燕子口、九曲洞都有了新的風貌,舊地重遊的遊客可以在水聲陪伴中,沿著步道步行到靳珩公園,再站上觀景平臺看望那位戴著羽冠的印地安酋長;或往錐麓斷崖方向走走,雖然不能體驗錐麓的古道風情,但是可以遠望溪流對岸古風棧道,探望矗立在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稜所形成的深窄斷崖,找到斷崖上一道穿山的百年山道,想像古人行走在危岩峭壁上的重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