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港口外等待卸貨的船隻大排長龍,加上不斷上升的運輸成本及額外的滯留費用,讓許多進口貨物的公司叫苦連天。美國航運監管當局高管表示,懷疑一些海運承運商向進口商收取不當費用,並認為這是導致供應鏈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在美國塞港問題持續惡化下,美西2大港口洛杉磯港 (Los Angeles) 與長灘港 (Long Beach)10月底宣布,11月起將對滯留超過期限的貨櫃,每日開罰100美元(約新臺幣2,784元),引發各界關注。
聯邦海事委員會(FMC)主席馬非(Dan Maffei)週二(11月2日)告訴路透社,目前的混亂局面,主要是因為美國經濟正從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中復甦,導致需求激增。不過,馬非提到,FMC預計將調查一些不法行為,「委員會需要做好非常澈底的調查工作,其中可能存在濫權行為」。
馬非8月時曾表示,FMC已針對關於「承運商不當收費」的報導展開調查。FMC去年指出,如果是因無法控制的情況,進口商不應被收取延滯(demurrage)或滯留(detention)費用,這應該是進口商延後提領、歸還貨櫃時所收取的費用。
馬非也注意到一項「附加價值」(value added)費用,他直言:「不懂這筆費用是什麼意思?是打算用禮品包裝金屬容器嗎?」
每年在美國銷售額達10億美元的旅遊用品協會(Travel Goods Association)上週向FMC施壓,要求當局積極執法,表示現在的運輸成本比去年秋天高出8到10倍。
馬士基:供應鏈危機看不到盡頭
不過,也有人從這場塞港危機中獲益。由於貨櫃運價大漲,也帶動海運業獲利飆升。全球最大貨櫃航運集團馬士基(AP Moeller-Maersk)第三季獲利翻6倍,並創下117年歷史新高;該集團也將斥資10億美元,進一步擴展航空貨運業務,其子公司Star Air已營運15架貨機。
馬士基執行長施索仁(Soren Skou)週二告訴《金融時報》,全球供應鏈危機還看不到盡頭。他補充,「港口運作不如預期,所以我們無法如願快速卸貨,很難精準的看出情況何時改善,我們的客戶正應付超高的消費者需求,但他們的庫存卻非常低」。
史高指出,等待在洛杉磯與長灘港外的貨輪,從1個月前的60艘增至現階段約80艘,他說:「在長灘港,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的碼頭工人,最重要的是更多的卡車駕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