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第3份歷史決議通過 中共對臺恐更加強硬

11月1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發表演說。(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11月1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發表演說。(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中共六中全會正式推出黨史第三份〈歷史決議〉,並發出公報。有學者12日表示,從當前國際局勢來看,中共對臺政策越清晰,美國的對臺政策也會相應更加清晰;研判從現在開始,到明年「二十大」之後,中共對臺軍事、政治、滲透上,只會更加強硬,臺灣皮要繃緊一點。也有學者分析,公報內容空洞,就像沒子彈的道具槍。

中共於11月8日至11日召開「十九屆六中全會」,推出共產黨百年黨史上第三份〈歷史決議〉,並發出公報,不過該份文件目前尚未公布全文內容。

中共中央12日舉行記者會,出席官員表示,這份決議共分成七個部分,與前兩個歷史決議主要總結黨的歷史教訓、分清歷史是非不同,這次主要總結歷史經驗,會中也決定中共「二十大」將於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

國策研究院12日舉辦「中共六中與兩岸局勢」座談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對本次六中全會的公報內容進行解析。

習近平地位確立 對臺恐更加強硬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從中共六中全會之前的國際局勢進行分析,包括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等人,有別於以往不回答假設性問題的立場,這次都把臺灣的定位講得很清楚,這不只跟六中全會有關,也跟美國年底即將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內容有關。

他研判,美國應該會圍繞四個主軸,包括定義中共在經濟、安全、科技國際政治等領域,對美國而言是唯一的全面性挑戰;第二則是共享價值與實力並重,包括經濟與軍事方面;第三則是採取多邊主義來應對中共的挑戰;第四則是明確定位臺灣,臺灣將會是美國在安全上的關鍵伙伴,對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性。

郭育仁強調,從六中全會的公報內容看來,當中共對臺政策越來越清晰,美國的對臺政策也會相應越來越清晰。他認為,從現在到明年二十大之後,中共對臺態度只會更加強硬,無論在軍事上、政治上、對臺滲透上,力道只會越來越大,臺灣皮要繃緊,「不是我們選擇的,有這種鄰居也沒有辦法。」

決議起草程序草率 像拉全黨背書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表示,從性質而言,1945年的第一份〈歷史決議〉,是為解決中共黨內革命路線鬥爭問題;1981年的第二份則是為解決中共黨內建國路線鬥爭問題。但第三次〈歷史決議〉,看不出要解決何種路線鬥爭問題。反而像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了鞏固個人權位,而找全黨來背書。

他表示,前兩次〈歷史決議〉在程序上,公布時間至少在1年以上,還有公開的「審議起草委員會」與「起草小組」,並經過冗長大範圍的討論修改,但這次從正式公布到六中全會通過,時間不到1個月。

他還說,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8日正式公布要通過第三個〈歷史決議〉時,宣稱有在黨內外一定範圍徵求意見,但經查今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會中討論的是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根本沒談到任何第三份〈歷史決議〉,明顯是公然說謊。

公報內容有別以往 沒明確敵人

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說,從現有資料來看,這份中共黨史上第3份〈歷史決議〉,內容相當空洞,就如同是習近平的「道具槍」,表面上是一把槍,但裡面卻沒有子彈。

他進一步說明,毛澤東與鄧小平時期通過的〈歷史決議〉,都有明確敵人,詳細闡述政治路線與意識形態,並透過決議一次性清洗政敵,但在習近平的〈歷史決議〉裡卻看不到,不知道是看不到敵人,還是敵人太多看不清楚。

范世平強調,中共的慣例就是缺什麼就補什麼,這次的公告通篇是對領導人的歌功頌德,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其安全感。目前對外公布的資料有限,雖然近期美國參眾議員訪問團來臺保密,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也保密,但相較於臺灣的保密是深不可測,中共的保密卻更像是暗潮洶湧。

拜習會即將登場 臺灣要審慎面對

總統府資政、國策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則提醒,習近平作為中共權力核心地位已經確定之後,預計下週舉行的「拜習會」非同小可,習近平自認地位穩了,不會簡單談小事,應該會討論美中面對的重大問題。

對於明年的北京冬奧,田弘茂表示,習近平表達願意跟美國合作,釋放出放軟的跡象,所以臺灣要特別注意拜習會談了什麼。接下來中共可能針對臺海情勢、臺灣問題與涉外政策召開會議,也是我方該審慎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