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政治

北京成立證交所 分析:政治意味大於經濟

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吸引中國民眾拍照。(Emmanuel Wong/Getty Images)
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吸引中國民眾拍照。(Emmanuel Wong/Getty Images)

【記者駱亞、陳霆/報導】北京證券交易所11月15日正式開市,首日有81檔股票交易。中共當局認為,其可成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資本來源。而專家認為,成立北交所難為中小企業募資,實際上可能出自政治考量。

北京證交所是繼上海、深圳和香港交易所之後,中國境內第四個證券交易所。首日有81檔股票交易,10檔為新股,71檔為平移股票。其中,新股上市首日不限制漲跌幅,71檔平移股票實施30%限制。

外界普遍認為,在新三板(即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七千多家公司,未來都可能在北京證交所上市。

中共當局表示,該交易所可作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資本來源,支持中國產業結構、提供多樣化資金,減少對外國資金和技術的依賴。

專家卻認為,進入網路時代,在全球各地都可線上交易,實體證交所的地理意義越來越不重要。中共設立北京交易所的政治考量,可能更勝經濟需求。

「經營證券交易所,你要把規模做大、種類做大,不是另外搞一個地理上的交易所。」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對《大紀元》說,北京交易所開市後,可能會分散上海、深圳的證券,對推動中國經濟「沒有意義」。

「中國應集中全力把深圳跟上海兩個交易所辦起來。」吳嘉隆表示,深圳的目標應是要趕上上海,上海則應追上東京交易所的規模。所有在北京證交所實施的新規或獎勵措施,都可以在上海或深圳實施。

吳嘉隆進一步解釋,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料少,難以吸引一般投資人。所以中小企業最好依附於大型證券交易所。單獨成立北京證交所,希望為中小企業募資,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美國華裔經濟學家李恒青也批評,北京證交所「了無新意」:「深圳交易所、上海交易所都沒有弄好,再成立一百個交易所也沒有用。」李恒青強調,目前平移上市的幾十個公司,都是原來的新三板公司。然而,許多新三板公司都是賠錢上市,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中共希望北京成為政治經濟中心

中共六中全會通過第三份「歷史決議」,確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專家認為,北京證交所可能是為了加強北京作為政治、經濟中心的地位。

新唐人經濟評論員馬傑森說:「北京交易所的政治意味更重一點。」他強調,歷史上中共將北京作為政治中心,上海作為經濟中心;習近平可能覺得將北京搞成政治加經濟中心,藉由北京證交所作為其權力的一種象徵。

吳嘉隆則表示,成立北交所「不外乎就是讓華北、東北地區、西北地區的企業,就近在北京上市」,不想讓深圳、上海獨占這些金融利益。他認為,中共當局若想發展金融業,關鍵在於保護私有產權,並促進資訊透明,不在於成立新的證交所;若無法改善,就不可能取代香港成為國際性的區域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