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研究團隊根據40名測試者盲樣調查發現,在海洋酸化下生活4週的草蝦,在外觀、口感、味道甚至胺基酸組成,都不如正常海水下生長的草蝦,這項成果獲刊在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
研究團隊包括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長洪慶章、博士生謝學函與海洋科學系助理教授黃蔚人、副教授慕樂凡(Francois Lucien Leon Muller)、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教授Mark Benfield及斯里蘭卡研究生魏洵嘉(Veran Weerathunga)與魏奇(W. Sanjaya Weerakkody)。
洪慶章指出,根據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估計,至21世紀末,海水平均酸鹼度約會從目前8.1降至7.7。海洋酸化對廣大民眾雖較無直接感受,但過去研究顯示,海洋酸化對珊瑚及貝殼類生物,如牡蠣及文蛤有顯著威脅,僅少數研究報導會讓蝦子口味較不甜美,但原因不明。
以草蝦在未來海水酸化後的存活率、品質及味道可能會發生的改變為探討主題,中山大學研究團隊將在戶外生長的健康大草蝦移至可控的環境中,飼養在正常海水(pH=8.0)及暴露於高濃度二氧化碳的海水中(模擬海洋酸化在pH=7.5),監測草蝦存活率、胺基酸及蝦殼厚度組成變化。4週後,邀請國內外喜愛並懂得吃蝦民眾,一同評鑑在兩種不同環境成長的2組草蝦的美味。
海水酸化 美味打折
團隊發現,在模擬海洋酸化池子中,草蝦死亡率明顯高於養在正常海水中的草蝦。前者外殼較厚,此結果也反映在評鑑者給予草蝦美味的分數上。根據40位測試者盲樣調查結果,在海洋酸化下生長的草蝦的外觀、口感及味道都比在正常海水下成長的草蝦遜色。
在胺基酸組成部分,實驗證實,在海洋酸化中飼養的草蝦,其總胺基酸低於正常海水的草蝦。再分析酸化與正常草蝦的不同口味(酸、甜、苦、鮮)的胺基酸濃度,發現生長在海洋酸化環境中的草蝦,其提供鮮味的胺基酸濃度也顯著低於正常海水的草蝦。
團隊表示,實驗研究發現,海洋酸化會影響到未來海鮮的美味,草蝦死亡率也會因酸化增加,造成數量日益減少;建議人類應減少碳排,減緩海洋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