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委託明道大學精緻農業系辦理的「有機黑豆省工暨減碳栽培成果示範觀摩會」,青農聯誼會等產官學研各界齊聚一堂,12月16日在田間實地分享,如何克服田間雜草對聯合收穫機行進的影響;現場並有展示以黑豆為原料開發的相關加工食品。
主辦單位表示,參加該項觀摩會者包括青農聯誼會、農糧署、農試所、改良場、雜糧聯合收穫機業者、農業無人機(植保機)業者等產官學研各界齊聚一堂,在田間實地分享,如何克服田間雜草對聯合收穫機行進的影響,及無人機、乘坐式噴藥車、板犁等大型農機在有機農場的運用與管理,甚至有遠從臺南的青農前來參加。
主辦單位指出,過去的慣行農業大量進口、使用的化學農藥及肥料,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2018年臺灣每公頃農藥用量為13.07(公斤/公頃),全球排名第九,是全球平均值的五倍,所以農委會推行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除此之外,化學農藥及肥料皆是石油製品,生產、運輸、施用的過程都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所以政府積極推動對土地友善的有機農法,要替農業減少大量碳排放。
農糧署前東區分署長,現任農試所研究員的陳昌岑表示,隨著氣候變遷威脅加劇,2050年淨零碳排放(Net zero)是全球氣候行動的共識,世界銀行及OECD都認可「碳定價」(碳稅)是國際公認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減碳方式之一,歐美國家已將「碳農業」列為淨零的重要策略,臺灣的農業必須把握此一國際趨勢。
臺中區農改場主祕蕭政弘說,臺灣的大豆種植面積大約有3千公頃,種植大豆是綠肥的概念,符合有機農業的需求,農改場可以將最新育成的大豆品種,透過學校舉辦的研習及觀摩會分享給農友。
同時,配合無人機進行生物性防治更可減少90%灌溉用水的使用,可降低30%的生物防治液或液肥的用量,原本每分地人工噴灑要30分鐘,利用無人機只要5分鐘就可輕鬆完成,大大降低農忙時期對人力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