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的定義為腎臟結構或功能異常超過3個月以上,並且對健康造成影響。根據統計,臺灣慢性腎臟病的人口約占9-12%左右,亦即大約有200萬人。一般慢性腎臟病若是控制不良,腎功能逐漸惡化的結果可能會走向末期腎臟病(俗稱尿毒症),甚或因併發症而提早死亡。
目前在臺灣因尿毒症而接受透析(洗腎)的人口約有9萬人左右,而臺灣透析病人的比率不論是新發生率或盛行率都在全球排名第一。然而尿毒症接受透析的人雖佔全體健保人口不到0.5%,但每年卻耗用超過 6-7%之健保費用。因此如何延緩腎功能惡化,降低透析人口的比率,減輕健保負擔是目前應積極重視的課題。
慢性腎臟病要能控制良好,必須生活型態的改變、飲食調整、慢性病控制及減重、運動與規律作息等,這些絕非在門診短短的十幾分鐘或是吃吃藥物就可以將腎臟病控制妥當的,必須要跨領域的專業人員及全方位整體照護才容易達到效果。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腎臟科主任常逸平指出,門診有位60多歲中年病人,因為腎功能異常被轉介來腎臟科門診,但是經過5-6個月的追蹤,腎功能卻持續惡化,且在門診找不出可能造成腎功能惡化的原因,病人也強調他都有飲食控制、按時吃藥。然而在門診衛教室的訪談中,經由慢性腎病衛教師楊美娟及營養師范莉與其詳細的溝通了解後,得知其於家中根本沒有做好飲食控制,雖有遵醫囑吃藥,但是泡麵、麵包以及油炸食物仍然沒有控制,只是在門診不敢據實以告,也許這就是導致腎功能持續惡化原因。此後經由衛教師、營養師與醫師的討論後,再跟病人循循善誘及衛教指導,也慢慢的讓惡化的腎功能再恢復一些。
臺北榮總桃園分院長盧星華表示,該院於民國105年通過「腎臟病促進機構」認證,成為國民健康署指定之慢性腎臟病保健推廣機構,積極舉辦慢性腎臟病防治教育與宣導,不僅針對院內看診民眾宣導,更進而走入社區舉辦腎臟保健講座,提升民眾腎臟保健知識,期望各階層都能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及治療,延緩末期腎臟疾病發生,以提升國人健康,降低洗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