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西方凍結俄外匯 改變全球金融格局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西方國家祭出經濟制裁反制,其中包括凍結俄國央行外匯存底的舉措。(Kirill KUDRYAVTSEV / AFP)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西方國家祭出經濟制裁反制,其中包括凍結俄國央行外匯存底的舉措。(Kirill KUDRYAVTSEV / AFP)

【記者賴意晴/編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西方國家祭出經濟制裁反制,其中包括凍結俄國央行外匯存底的舉措。外媒指出,此波行動表明央行的外匯存底可能會被奪走,若貨幣作為儲存價值的功能被侵蝕,可能會重塑全球金融格局,也會讓不同軍事和經濟型態的國家漸行漸遠,形成兩大陣營。

俄國央行的外匯存底規模約6,300億美元(約新臺幣17.7兆元),在俄軍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及其歐洲盟國便凍結了俄國使用其外匯存底的渠道。《華爾街日報》3月3日指出,西方國家將貨幣系統,當作一個對付20國集團(G20)成員國的武器,將導致長遠的影響。

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後,許多開發中國家為防止本國貨幣崩潰,儲備了更多外匯存底。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2021年開發中國家的官方外匯存底,已從不到2兆美元增至創紀錄的14.9兆美元。

文章指出,長期以來,許多經濟學家將這些外匯存底形容為存錢筒中的儲蓄,而這些儲蓄又相當於對海外實體經濟的投資。不過,近期的一些事件顯示出這樣的觀念是錯的,像是塔利班(Taliban)去年接管阿富汗政府,當時IMF宣布凍結對阿富汗的援助,也包含以特別提款權(SDR)的形式存取儲備。

還有,對伊朗的制裁也已證實,在海外持有外匯存底並不能阻止美國財政部採取行動;最新的事件則是西方對俄國央行的制裁。

文章指出,除了黃金,許多儲備資產都是其他國家的負債,如此一來,這些國家就可以隨意決定這些資產的價值。雖然開發中國家的央行近期試圖購買黃金並運回國內,但黃金仍只佔這些開發中國家的國際儲備貨幣的13%。

俄國或以石油作為儲備財富

文章指出,隨著西方國家對俄國實施關鍵出口技術管制,還有蘋果(Apple)和耐吉(Nike)等企業相繼宣布對俄國抵制,「貨幣」作為價值儲存的功能,就面臨被侵蝕的風險。

假如貨幣餘額變成毫無價值的數字,且不能保證能購買到必需品,那麼俄羅斯停止累積外匯存底也會變得合理,並且可能將以石油的形式儲備實體的財富,而不是將它們賣給西方。同時,俄國可能會以更多的黃金和中國資產的形式,來持有國際儲備貨幣。

談到中國資產,文章指出,中共將人民幣推向國際化的阻力在於,人民幣總面臨因政治原因而無法使用的風險,這與美元不同。然而現在看來,所有貨幣在某種程度上都面臨同樣情況。

不過,由於多數國家與西方結盟,加上中共實施資本管制,美元的龍頭地位仍難以撼動,但中共與受制裁國家之間的金融和經濟聯繫,必定會增強;這些國家只獲准在中國累積人民幣儲備,關鍵是也只能在中國花掉。

文章指出,即使是那些沒有受到制裁的国家,可能也希望分散地緣政治風險,這樣的情況,似乎將進一步推動去全球化趨勢,並將讓全球分化成兩大獨立的技術、貨幣和軍事陣營。

文章最後指出,投資者這次可能會走上以往儲蓄的老套路,例如買入黃金,全球許多央行肯定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