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高雄

無形文資保存者 高市授證表彰

高雄市政府為表彰各項無形文資保存者與民間團體的努力,5月12日舉辦授證典禮。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高雄市政府為表彰各項無形文資保存者與民間團體的努力,5月12日舉辦授證典禮。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為表彰無形文資保存者與民間團體的努力,高雄市政府5月12日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無形文化資產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授證對象有9項9個保存者,包括1位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8個民俗保存團體,其中包含3個原住民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團體。  

張榑國是全台首位以「皮影戲偶製作技術」項目登錄的保存技術保存者,他除了能複刻、修復家族傳承的偶件,並能依演出生態創作新角色,同時持續推動傳習工作。   

這次授證的「內門中埔頭宋江獅陣」、「鼓山地嶽殿吉勝堂八家將」、「鳳邑鸞堂扶鸞著書儀典」、「白砂崙萬福宮王醮大典」、「下淡水溪六庄頭義勇公做大小功祭典」等5項民俗,都反映了歲月累積下一個區域群體的生活美學,保存團體也不遺餘力地推展民俗文化傳承。   

此外,高市也在2021年登錄了3項民俗類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包括卡那卡那富族河祭(Pasika’arai)、米貢祭(Mikongu),以及新增認定「高雄市那瑪夏拉阿魯哇文化協進會」為拉阿魯哇族Miatungusu(聖貝祭)保存者,讓各自獨具特色的祭典文化能延續永存。   

參與授證的保存者表示,許多傳統文化都面臨保存者日漸凋零,新生代因對傳統感到隔閡而不願參與。透過這次認證,讓人感受到市府對無形文化資產的重視,也讓大家對文化傳承充滿期待。  

文化局長王文翠表示,舉辦授證典禮是給予保存者及保存團體的認同肯定,未來市府會提供更多宣傳並向文化部爭取相關經費,從研究、紀錄、傳習、推廣等多方面,讓新一代的市民認同並參與,使高雄無形文化資產得以代代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