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片短缺問題持續,日本當局正致力重振其國內晶片業、進行大量投資,作為加強經濟安全的一環。不過,外媒指出,從電機大廠東芝(TOSHIBA)到跨國集團索尼(SONY)等日本大型半導體製造商都警告,日本面臨著嚴重的工程師短缺。
英國《金融時報》週日(6月26日)報導,日本電子資訊技術產業協會(JEITA)指出,到2030年之前的這五年,是日本半導體產業站穩腳跟「最後也是最大的機會」,而這項機會的成敗,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的人才,如此才能創新並經營晶片廠。
根據估計,未來十年內,日本8家大型生產商需僱用大約3.5萬名工程師,才能跟上投資的步伐。JEITA負責人之一若林秀樹(Hideki Wakabayashi)表示:「大家常常說缺半導體,但最缺的其實是工程師。」
報導指出,日本半導體公司在1980年代後期,曾投入巨資擴產,讓日本晶片市占超過美國,全球市占率也過半數。不過,日、美發生嚴重的貿易衝突後,日本將主導地位讓給臺、韓、中等地的企業,導致工程師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遭大量裁員。若林秀樹說,這就是為什麼如今缺乏經驗豐富的資深工程師。
日本晶片業失去吸引力
日本記憶體大廠鎧俠(KIOXIA)高層表示,就讀半導體相關科系的日本大學生,畢業後更傾向進入金融機構或科技公司,因為晶片行業早已失去吸引力。
為了培育未來員工,東芝、索尼和其他公司正與日本各地優秀學系所合作,並為晶片研究募集更多資金。不過現實層面仍有難度,根據日本統計局數據,在電子元件、設備和電路領域,25至44歲的員工人數,從2010年的38萬人減少到2021年的24萬人。
東芝的宮森高(Takashi Miyamori)表示:「大多數學習科學的日本人對IT(資訊科技)產業更感興趣,而不一定是對半導體。全球都在搶最優秀的工程師,我們需要找到具有競爭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