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核能發電量占比減少,加上地緣政治推升能源進口風險,使國際能源價格大幅走升。中央大學台經中心27日公布,今年第一季總能源安全指標為69.4點,較去年同期大減12.7點,有顯著下滑的趨勢。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表示,今年第一季初級能源供應安全指標為69.4點,季減16.3點、年減13.2點,主要是地緣衝突促使國家風險升高,進而影響臺灣初級能源供應安全下降。
在基礎設施安全指標方面,今年第一季指數70.4點,較去年第四季有略幅回升0.4點,主要原因為負載餘裕程度有稍微改善,但仍較去年同期減少11.7點。
由於第二核能發電廠一號機,已在去年年底屆齡除役,新增機組尚未建置,若用電需求持續增加,且無其他替代供電來源,恐嚴重影響基礎設施安全。
儘管臺灣能源密集度持續改善,但難以抵銷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的壓力,導致第一季能源消費安全指標年減5.6點至82.6點,尤其未來國際能源價格續居高檔,恐不利於後續發展。因此,總能源安全指標在今年第一季為69.4點、年減12.7點。
展望未來,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指出,首先,歷年太陽光電及風電的實際值與目標值已連續5年落後,去年兩者執行率分別達63.2%及26%,對未來供電能力可能過於樂觀。
其次,隨著太陽光電設置量增加,如何因應供給面的鴨子曲線(亦即再生能源發電量與用電高峰的落差),將對系統穩定供電形成越來越大的挑戰,在夜晚無太陽光電的情況下,將使夜間備轉容量率進一步降低。第三,國內天然氣接收站負載率偏高且遠高於國際正常水準,安全存量不足將影響基礎設施安全。
第四,隨著價格相對較高的離岸風力發電陸續併網商轉,將進一步帶動再生能源與整體發電成本走高。若2025年油價為每桶100美元,而煤價與氣價等比增加,在能源轉型達標下,電價漲幅將上漲114%,達到每度新臺幣5.62元,恐不利於能源消費安全,更影響經濟成長和就業。
最後,中央大學台經中心認為,應檢討及核實計算備轉容量和備轉容量率,政府宜在每年5月至8月間,預測並公布白天及晚上的備轉容量和備轉容量率,以正視並及時調整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