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反制中俄結盟 北約聯手亞太兩面圍堵

亞太四國領導人今年首度獲邀參與北約峰會。(Pierre-Philippe MARCOU / AFP)
亞太四國領導人今年首度獲邀參與北約峰會。(Pierre-Philippe MARCOU / AFP)

文/記者吳旻洲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峰會近日通過新版「戰略概念」,首次將中共列為「系統性挑戰」。學者表示,目前中俄之間的隱形結盟關係已漸趨顯性,兩國的戰略協作關係更趨緊密,而這次北約首次邀請日韓澳紐四國,把影響力擴大到亞太地區,對中俄的兩面圍堵正在成形。

北約組織(NATO)領導峰會6月底公布新版「戰略概念」,除了將俄羅斯列為對北約安全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威脅之外,並批評中共的脅迫性政策,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系統性挑戰」;戰略概念還提到,中俄兩個威權主義國家深化戰略夥伴關係,意圖合力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與北約價值觀和利益背道而馳。

這次北約峰會也首次邀請日本、澳洲、韓國和紐西蘭領導人出席,也是北約自1949年成立以來,首次在戰略概念內提及中共。戰略概念強調,北約將合作加強「共同意識、韌性與準備,對付中國(共)脅迫手段與分裂聯盟的企圖」,內容重申盟友將捍衛國際秩序,「包括航行自由」。

對此,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祕書長王智盛表示,俄烏戰爭迄今,原本外界預期制裁會重創俄羅斯,但戰爭4個多月以來,中俄似乎找出一套對應制裁的方式,兩國隱形結盟關係也漸趨顯性,戰略協作關係更趨緊密,俄國也同意放行中共「一帶一路」深入中亞。

王智盛表示,北約峰會雖顯示對中俄有輕重緩急之分,但全境圍堵態勢是很明確的。俄烏戰爭前期,美國與西方國家的觀察認為中俄軸心的新冷戰架構雛形逐漸出現,使得北約峰會的戰略概念中,把北約擴大到亞太地區,加上日韓澳紐四國形成一個對中俄之間兩面圍堵,看起來也正在成形。

未來國際恐同時面對 兩個以上威權國家

成大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則說,過去十幾年,北約國家都在觀察,中共到底是「機會、挑戰,還是威脅」?直到中共擴軍、對南海威脅、對歐洲網路攻擊、偷竊智慧財產等問題浮上檯面後,北約成員已經意識到,中共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擴張。

他表示,俄羅斯被視為立即性威脅,但中共則是長期、無所不在的威脅,西方國家在意現行「以規則為主的國際秩序」,但中共聲稱有權發展特殊性、動輒以「具有中國特色」的政策為由,破壞國際秩序,已碰到北約的底線,這次就踢到鐵板。

王宏仁強調,國際政治上,有權力平衡才有穩定秩序,而中共不但具備破壞原有平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共有改變現狀的「意圖」,不斷用外交與經濟籌碼,脅迫周邊國家改變政策,整個國際社會都面臨中共的步步進逼,已經碰到北約成員國的底線。

王宏仁也警告,中共的強制性外交,用經濟與外交手段去改變當地國的政策,造成二戰之後建立的國際秩序遭到全面性的破壞,而這次北約將中共納入系統性挑戰,意謂未來十年,國際社會可能要同時面臨兩個以上威權國家的威脅。

中共加速擴增核武 對美俄造成威脅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有別過去以地面、航空部隊為主的「陸權北約」,現已逐漸放眼海洋安全走向「海洋北約」,例如多個成員國參與「2022環太平洋海上軍演」、北約祕書長提到中共對臺灣的「霸凌」,英國外相更直接呼籲北約向臺灣提供軍售。

他強調,「海洋北約」除了有共同的自由民主價值之外,由於東亞的南海、東海、臺灣海峽形成的「歐亞海上交通線」,攸關歐盟與東北亞的供應鏈安全,但中共卻想把臺海「內海化」,這種排他性主權訴求,自然會讓周邊國家甚至歐洲感到威脅。

而中共之所以被列為「系統性威脅」,另一個關鍵點是中共正在擴大核武,會改變全球權力結構。蘇紫雲表示,中共大量增加核子彈頭與發射載具,已讓美國、俄國都感到威脅。目前中共有350件左右核武構成「有限核嚇阻」,但如果按照美國國防部估算,中共在2030年將擴增到1千件左右,有可能對臺灣形成「政治拒止」,讓西方不敢直接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