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萬象

中資在英國最大地產計畫 爛尾收場

中國地產開發商「總部基地」在英國倫敦的開發計畫,如今以巨額負債收場。示意圖。(DANIEL LEAL/AFP)
中國地產開發商「總部基地」在英國倫敦的開發計畫,如今以巨額負債收場。示意圖。(DANIEL LEAL/AFP)

【記者程靜、駱亞/報導】進軍英國的中國地產商「總部基地」(ABP)近日確認違約後,倫敦市政府正式收回這塊位於東倫敦王家碼頭的土地。總部基地倫敦公司進入清算程序。值得注意的是,為何一間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能拿下倫敦市政府的特許開發計畫?又如何一步步陷入危機、最終爛尾?分析認為,這是中國「龐氏騙局」模式推向海外的例證。

財新網報導,「ABP亞洲商務港」計畫由「總部基地」負責開發,中國中信集團(CITIC Group)控股子公司中信建設是總承包商。中國中信集團是經中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大型綜合企業。

查閱英國註冊公司登記資訊系統發現,總部基地倫敦公司2021年虧損1,300萬英鎊(約新臺幣4.8億元),同時因疫情而核銷了1,100萬英鎊的預售款,並確認了1,400萬英鎊的金融負債。據英國媒體報導,中國貸方向總部基地倫敦公司索償的欠款達4,500萬英鎊。

「ABP亞洲商務港」計畫當年得到時任倫敦市長、即將下臺的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的支持。財新網報導,2013年5月,強生與總部基地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許為平,在倫敦簽署投資協議書。

該計畫位於倫敦東部泰晤士河畔的王家阿爾伯特碼頭(Albert Dock);總投資額為17億英鎊,建築面積470萬平方英尺(約43.66萬平方公尺);被寄望成為倫敦的第三個金融中心,預計創造3萬個就業機會,為英國經濟貢獻60億英鎊。

特許計畫背後的中國人脈

財新網說,該計畫是中國地產商首次進軍英國,本將成為中國開發商在英國單體開發的最大綠地計畫,也將是中國建築公司在英國交付的最大計畫。外界質疑,名不見經傳的總部基地公司如何拿下倫敦市政府的特許開發計畫?

英國媒體曾報導,這是因為許為平認識英國上議院議員貝茨勳爵(Lord Bates)的太太李雪琳;李雪琳來自杭州,曾任總部基地的顧問;在強生把開發計畫簽給總部基地時,就有不少爭議,有議員認為投標過程不正當。

英國《泰晤士報》的調查還稱,強生在簽約前曾與李雪琳會面;曾擔任強生助理的李斯特(Lord Udny-Lister)後來進入名為Stanhope的英國房地產開發商工作,而這家公司是總部基地在英國的合作夥伴。

《金融時報》說,在英國,「總部基地」稱自己是中國企業,但它又自稱是一家外商投資合資公司,是許為平的海外公司英國道豐國際集團與北京豐臺區政府之間合資成立的。

公開資料顯示,許為平1960年出生,祖籍浙江海寧,1980年代初就職於浙江機床廠,1987年調入國務院農村政策研究室下屬機構工作;1990年辭職,1996年初赴英國訪學,1997年以英國道豐國際集團亞太區總裁的身分回國,2002年前後,在北京豐臺開始啟動總部基地計畫。

從履歷看,許為平曾是政府官員。《金融時報》說,他曾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同一時間在同一政府部門工作。此後,瀋陽、青島、海寧等地也成立了總部基地的開發建設公司。許為平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我不是房地產商,而是總部經濟的打造者」。

開發計畫違約 總部基地陷危機

如此輕鬆拿下倫敦市政府開發案的公司,又是如何陷入爛尾的呢?

此前的消息顯示,「ABP亞洲商務港」預計2016年動工,2017年建成6萬平方公尺的辦公大樓,14萬平方公尺的第一期工程於2018年完工;整個計畫共有六期,預計在6~8年內完工。

不過事實上,第一期直到2019年4月才建成。據財新網了解,「ABP亞洲商務港」一期已建成的計畫,早已抵押在英國銀行手中,近期正在找投資人「低價甩賣」。自此,三年來該計畫再未見任何重大進展。

由於工期延誤,倫敦市政府已於2021年8月向總部基地發出最終通知,要求其母公司道豐國際集團必須確認是否能夠按照合約完成開發計畫,並將最後期限設於2022年3月。

今年3月最後截止日期過後,由於ABP依然無法履約,這家中資開發已經正式失去了未開發土地的控制權,倫敦政府也終止了此前授予的開發協議。目前倫敦市政府已決定將剩下的五階段工程委託給另一個開發商。

實際上,「ABP亞洲商務港」在動工之前就開始融資。財新網說,2015年2月,總部基地邀中國民生投資集團(以下簡稱中民投)入局,中民投當時稱,該計畫的大部分資金都來自中民投。不過8個月之後,中民投就退出了。

2015年10月,中信集團與總部基地簽約,中信集團為該計畫提供了3.2億英鎊融資。許為平在2019年9月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表示,英國脫歐導致一些預付訂金的公司考慮改變主意,大約涉及4億英鎊的款項,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導致進帳變慢。

中共「龐氏騙局」模式輸出

華人經濟學者李恆青對《大紀元》分析,中國房地產開發的模式就是「滾雪球」模式,即拿到一塊地後,用這塊地來抵押貸款;第一個計畫快做完了,大家都看到賺錢的機會,以後再投任何一個計畫,政府、銀行等就都跟著來了。

李恆青說,做房地產最終得賺錢,也就是把房子蓋出來,賣的價錢和成本之間的差距就是毛利潤,再把毛利潤扣除貸款、成本、股東的分紅等,最後還有剩餘,那就是成功的企業家;但是中國很多開發商追求的不是這個,而是「用它撬動起整個資本市場,不斷的抵押,然後他手上拿了大量資金,就像恆大一樣,在全中國鋪開幾百、上千個計畫,實際上慢慢讓他們玩成了一個龐氏騙局,「總部基地」也類似,相關的投資者就虧損了。

李恆青表示,「現在中國房地產業危機正向世界各地蔓延,目前中國大陸的房地產爛尾狀態,在世界各地會越來越多。換句話說,所謂的中國模式最後變成毒藥。」

李恆青補充,「ABP亞洲商務港」可能失敗了,這對中國資本市場進軍海外是「重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