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阿勝1950年出生,是臺灣苗栗縣南庄鄉出身的出版家,創辦桂冠圖書公司。2019年11月,他在苗栗三灣步道健行,疑是失足墜崖身亡。夫人與二位女兒還在傷心難過時,就面臨要處理桂冠的所有事務問題,由於以前賴阿勝都不會把公事帶回家,所以兩個女兒與夫人都不知道公司的大小事情。現在要處理就非常的棘手、困難,備感身心俱疲,面對即將到來的父親節更讓他們感到傷心。
在父親節特別日子裡,緬懷這位對臺灣貢獻良多的賴阿勝先生,在《大紀元時報》邀約下,大女兒賴立文、二女兒賴立雪、夫人鄧玉娟終於答應接受採訪。談談賴阿勝對臺灣人民早期在思想、文學方面的貢獻!
賴阿勝是個不修道卻在道中的人,凡事只看國家、社會、學生需要什麼就去做,不會考量自己能賺錢嗎?從年輕懷抱理想一步步踏入出版業的苦海深淵。青創貸款開始創業,奮鬥四十幾年兩手空空離世,留給妻子與兩位女兒的是一團解不開的謎題。
桂冠除了大量譯介西方文史哲叢書、出版相關本土研究書籍逾兩千種外,大女兒賴立文表示,早期臺灣的思想比較封閉,父親跟幾位教授一起在臺大辦一系列的講座,引進國外思想。現在網路太透明很方便取得,但是很多學生卻沒有判斷力,看到一則訊息不分好壞照單全收,這是目前較嚴重的問題。
擇善固執 堅持品質
家人在整理倉庫時,看到一系列絕版書《草葉集》,這是美國詩人華特·惠特曼於1855年出版的詩集。讓家人想到賴先生對出版事業的固執,就是不計成本要做到最好。不夠好重做,要把最好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喜歡聽讀者的反饋,還特別開了書店,直接與讀者面對面接觸。
現在出版的很多是工具書,成本低回收快。桂冠出版的書大部分是跟國外簽下版權,有出版量的壓力,成本高回收時間長。桂冠一向以服務精神、品質為導向,後期在笑中帶淚、淚中帶笑還一直堅持自己的理念,「出版書不是為了賺錢,是要把好的知識的種子散播出去開花結果。」
桂冠的很多資金都用在跟外國簽約、版權的處理上,有關版權的契約書厚厚的一大本。有德文、法文、日文,各種語文。還有日本公司寫信來感謝。現在賴阿勝的兩個女兒,處理了兩年卻仍然不知該如何處理這些版權,只能當個紀念保存吧!
「由於疫情與書店沒落沒賺錢,又無資金繼續經營。就遵循父親遺志把全部的書捐給公部門與學校,讓書發揮功效像種子一樣能夠發芽。」這是三人最後的決定。
賴阿勝在臺灣尚未完全數位化前,已經預見了出版業的數位化將來臨。賴立雪說,「我父親、桂冠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做數位化了,但是不看書的人還是不會看書。也不見得有很多人買(電子)書啊!只是做了但並沒有得到紓解。」出版社面臨很難生存的困境,普遍讀書風氣不盛,新書剛出來,書店就以七九折出售。出版社只能靠書本的大量銷售才有微薄的利潤。出版社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求生存,還要盡量精簡人事,連主編都要兼做其他的事情。
傳承知識 學生感念照顧之恩
賴阿勝對學生的照顧,讓學生銘記在心。他晚年回到苗栗三灣鄉下居住,還有很多學生會來看他,「都說是來朝聖」。賴先生把書比批發價更便宜給學生,甚至送給需要的老師、學生。他常跟家人說:「學生願意讀我的書就覺得很光榮。只要有一個學生讀書就能把知識傳承下去。」
在生前將數位化的「現代新知」無償捐給學校供學生使用。還將自己老家的一塊2.6公頃土地捐給「國立聯合大學客家學院」用於教學研究推廣、在地多元文化推廣及產業發展。賴阿勝也想致力於客家文化的研究與推廣,但是這個願望只能靠後進再接再厲完成。
雖然不乏政界好友,但是不願與政治有牽扯的賴阿勝,在桂冠三次經濟風暴時都不願開口討救兵,更為了堅持出版業的操守能獨立、客觀出版而拒絕中國方面的金援。寧可讓桂冠與他本人一起羽化,也不願屈就現實。
鋼鐵男子 也有柔情的一面
這麼剛強的一位男兒,也有他柔情的一面,在兩姐妹還小時,爸爸會哄他們入睡,常常作勢在空中抓了一隻螞蟻仙人(瞌睡蟲)放在姐姐跟妹妹的腋窩,說這樣可以很快進入夢鄉。賴阿勝帶著童趣跟孩子互動。
賴立雪想起九歲那年,父親突然叫她坐在辦公桌上,拿了一張紙跟筆,對她說,你坐在這裡畫畫。終於在她秀麗的臉龐露出一絲絲淺淺的笑意,「當時我非常的開心,第一次可以坐在老闆的辦公桌。」畫了兩隻牛在吵架,小女孩拿著皮鞭打他們,樹上有小鳥在看。畫好了就被公司的職員拿走,後來竟然成為《如何管教孩子》這本書的封面。
在一旁的遺孀鄧玉娟,臉龐明顯消瘦了一大圈,她說,「賴先生剛走時,我常常在夢中看到他,穿得非常紳士,這是他以前不會穿的歐式風格,有時還會穿風衣。身後都有一個隨從,看來是白領階級的模樣。」一年後才沒再夢到賴先生。鄧玉娟覺得,「總不會每次都是巧合,應該是一種感應。幾乎都是一樣的夢境,看到賴先生面帶微笑,沒說話。」在做對年的時候,賴先生在夢中開口講話了,「我很好,不要擔心我。」
鄧玉娟說,賣掉了三灣鄉下和臺北的房子,現在暫時住在朋友的家,過程是非常痛苦與不解。接著她笑說,想起小時候讀的一個故事,法國有個人在研究陶瓷,燒陶需要很高溫,在沒東西燒了的時候,他把家裡能燒的家具全部丟進去燒,即使老婆在一邊尖叫也置之不理。他為的是燒出一個理想中最好的瓷器,他覺得燒出一套自己要的瓷器,完成了自己的理想,那些身外之物不算什麼。說完故事,鄧玉娟吸了一口氣後表示,「現在似乎可以體悟到,賴先生為了心中那份理想在所不惜的堅持。」
賴阿勝將西方思想與文化引進臺灣,開啟臺灣知識的新篇章,已經圓滿完成並落幕。雖然賴阿勝已經羽化,他堅持初心,把知識的種子散播在臺灣這塊土地,讓它開花結果。賴阿勝無私奉獻的精神永存國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