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程說,最常見的副作用還是注射肌肉位置的疼痛紅腫、手臂痠痛無力,或是在注射部位附近淋巴結腫大,這類輕症副作用大約在2~3天會慢慢改善,如果疼痛狀況難以忍受,家長可以幫幼兒冰敷(10分鐘以內)或服用止痛藥緩解疼痛;發燒機率不算高,但仍要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
他特別提醒,幾個月大的小小孩在這個年紀可能無法表達身體哪裡不舒服,家長要細心留意嬰幼兒的行為表達,像是哭鬧不安、食慾不振、疲倦或活動力變差。
如果2~3天狀況有緩解就不必太過擔心。如果大一點的幼童可以表達胸口疼痛、呼吸喘、爬樓梯後頓時無氣、嗜睡、食慾不振、心跳加速,這類情形就需要立即就醫檢查。
王昱程解釋,像mRNA這類的疫苗,家長最擔心就是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症狀,其實這類症狀最常見是發生在青少年階段,相比嬰幼兒的發生機率是極低的,但仍建議在接種疫苗後2週內,家長要特別留意,如果持續出現盜汗、嘔吐、肚子疼痛、食慾不振、呼吸喘、心悸,持續而無法改善下,也需要立即就醫治療。
能與預防針一起打?
嬰幼兒在6個月的年紀剛好有許多預防針要接種,到底預防針和疫苗可不可以同時接種?王昱程說明,目前新的建議是可以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沒有限定間隔的時間,家長可以放心。
許多家長急切想讓孩子接種疫苗建立保護力,卻也考量疫苗副作用陷入糾結。王昱程表示,有效預防兒童腦炎、染疫重症和「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除了做好防疫措施,就是接種疫苗建立保護網。
接種疫苗會考量疫苗的效果跟安全性,以研究來看,雖然施打在幼兒身上的劑量少(每劑0.25毫升),但抗體生成的成效跟成人相比是相當的,副作用也沒有比成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