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2023年度預算書昨(31)日送至立法院,其中延宕多年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計畫,明年確定由「新一代輕型巡防艦」替代,預計2026年完成2艘原型艦。立委蔡適應透露,新艦將劃分為防空、反潛構型,配備垂直發射系統、拖曳聲納,預計2023年開工。
海軍原本於2019年至2026年編列245億4,916萬元預算,採購1艘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藉此負責臺海偵巡、外島運補護航、維護海上交通線安全、支援戰演訓及執行護漁等任務。不過,由於中科院與海軍對於軍艦規格看法不一,尤其對於戰鬥系統的歧見甚大,全案幾近停擺。
由於海軍的一級主力艦已日益老舊,加上中共於8月持續派軍機、軍艦襲擾我海、空域,面對介於承平時期與戰時的「灰色地帶衝突」顯得較為吃力。
根據國防部31日送至立法院的明年度預算書顯示,海軍仍持續執行245億4,916萬元的造艦預算,但全案已更名為「新一代輕型巡防艦」,且建造2艘。
國防部明年度預算書也揭示,原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建案,2019年因「中科院迅聯專案延緩」,2020年、2021年時因為「無法與中科院簽署全案委製協議書執行」,致使預算報繳,因此全案已於今年7月13日修訂,改為建造2艘輕型巡防艦。
蔡適應表示,從飛彈巡防艦改為輕型巡防艦是正確的發展。他認為,目前海軍缺乏二級艦,軍艦任務調派彈性、官兵歷練都會受到影響,更甚者,在海軍26艘3,000噸級以上水面作戰艦中,只有1艘艦齡小於24年,另有4艘大於50年、6艘大於40年,這是非常嚴重的警訊。
蔡適應透露,新一代輕型巡防艦預計明年開工,未來將區分防空、反潛兩種構型,防空型裝備垂直發射系統,反潛型擁有拖曳聲納,未來總數不會少於8艘,以濟陽級巡防艦為優先取代對象。
另外,由於陸軍確定不採購40門M109A6(Paladin)帕拉丁自走砲,因此向美國增購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從11套大幅增至29套,陸軍戰術區域飛彈也增至84枚,陸軍也增購864枚可用於海馬斯系統的「精準火箭」。
雖然全案執行年度數(109年至116年)不變,但總預算自154億4,413萬4,000元,大幅增加至325億2,354萬7,000元,增購的18套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864枚「精準火箭」等,預計將於2027年交貨。
此外,根據明年度國防預算書刊載,空軍對美採購66架F-16V(Blk70)戰機,自明年起至2026年間,新建案「敵我識別器詢答密碼機」,聯合作戰時避免對目標產生誤判、誤擊,甚至遭破解導致誤判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