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目前用水量占全台3%,2025年將提高到10.5%。而類似2021年大乾旱,將來還會重複出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6日表示,現在1年工業用水超過18億噸,未來每年還會增加4億噸以上,建議採透水鋪面海綿城市工法,在工業區、科學園區建構地下水庫,提供台積電等高科技業用水需求。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彰化縣醫療界聯盟召開「吃水酷斯拉『養』成記」總體水資源危機記者會。台健空盟分析,台積電是2021年全台第一用水大戶,用水占台水售水3%,台積電新廠將於2025年前後量產,估用水量將從2021年每日20.8萬噸,增長為76.8萬噸,將占全台用水10.5%(不包括高雄台積電2期、3期)。
台健空盟指出,根據2021年台積電永續報告書及台積電擴張相關環評文件用水數據推估,2025年台積電用水,在竹科吃掉寶山和寶二水庫32.7%供水,中科吃掉鯉魚潭和德基水庫11%供水,南科吃掉南化和曾文水庫47.6%供水。未來幾年台灣恐面臨極端乾旱,台積電可能因缺水而無法營運。
汪中和表示,台灣降雨型態越來越極端,現在像雲霄飛車從低谷到高峰,再從高峰到低谷,每次低谷都是乾旱,1960年以後台灣的乾旱已經出現6次,現在正在乾旱期。台灣會有豪大雨,但時間很短,更長期的是乾旱,2021年大乾旱,降雨嚴重不足將來一定會重複出現。台灣降雨也呈現南北不均,北台到宜花增加,新竹以南減少,降雨減少的地區占3/4,降雨不均是水資源重大難題。
抗暖化解方海綿城市 現成水庫在腳底下
汪中和指出,台灣過去10年降雨量平均每年903億噸,23%被蒸發、5%入滲、72%留在地表,當中還有58%會流到海裡,真正能夠使用的地表水只有126萬噸占整體降雨量14%,水庫保留54億噸占6%;台灣一年用水量170到180億噸,都靠長期透支地下水來補充,每年都透支1%。
汪中和分析,1980年後台灣用水量慢慢減少,地面水是台灣用水主要部分,占68%、地下水占32%。地下水安全使用量應該是2成,現在超限使用都超過30%,水文嚴重失衡,2021年大乾旱超限使用大量地下水,加速地層下陷,彰化、雲林、嘉義地層下陷比往年嚴重,對國土是另一種傷害。
台灣目前有11座再生水廠規劃,真正完成只有3座;而海水淡化24座,絕大部分在外島。汪中和指出,工業用水倚賴地表水搭配再生水與海水淡化,再生水與海水淡化成本高,建設期程又長,且海水淡化廠未來2、30年恐面臨海平面上升及暴潮巨浪衝擊。未來要開發的科學園區每年需水量超過4億噸,建議採透水鋪面海綿城市工法蓄水,「水庫就在我們的家、我們的腳底下」。
汪中和強調,海綿城市是台灣面對全球暖化的有效解方,增加水資源的運用調度及改善空品,像地下現成的水庫,1.1平方公里面積下面的透水鋪面可蓄存水量是30萬噸,且透水鋪面溫度跟一般道路鋪面相比,在高溫之下相差攝氏20度,降溫效果非常明顯,還可節能、防淹水吸碳抗旱,工業園區規劃可納入海綿城市模式。
汪中和以中科六期擴建為例,園區面積94公頃,只要20%面積開發透水鋪面,在1公尺透水層、30%透水率條件下,就可儲水5.7萬噸;降雨量30毫米時蓄滿動態抽取使用,依台中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估算,擴建園區每年儲水超過320萬噸,遠高於目前每日1萬噸再生水供應,甚至可高達5倍到10倍以上,或可能達每日10萬噸水量。
水價合理化 立委:有錢改善15%漏水率
立委蔡壁如說,行政院8月底送到立法院的112年度施政報告,才說要開徵耗水費,立刻破功又要緩徵,而且沒有確切期限,拖了6年的耗水費還要繼續拖。工總這幾年白皮書都建議全面水價合理化,不要另外開徵耗水費,經濟部耗水費草案原本設定枯水期11月至4月開徵,如果經濟部沒有魄力開徵耗水費,應該比照台北市北水處2016年一次提高水價。
蔡壁如提到,台水、北水處平均水價差距不大都是11元,但北水處水價高低級距相差4倍,台水只差1.6倍。只要把台水目前最高級距的12元,調漲到台北市北水處的20元,最低級距7.35元降到5元,可提升工業大戶用水效率、催生節水產業。如果台水不虧損就可改善漏水率15%(標準是5%),漏水率降低可節省3座台積電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