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賴清德27日出席首屆「全球台商經貿論壇」。他於致詞時指出,世界民主陣營國家正在建立安全且值得信賴的產業鏈,臺灣一定要參與其中,臺商過去以中國單一市場因應全球化的邏輯在未來是行不通的,中國即將變成一隻巨大的灰犀牛,已有六成臺商正在或準備撤離。
《自由時報》27日舉辦首屆「全球台商經貿論壇」,並邀請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來臺演講。賴清德致詞時表示,他感謝蓬佩奧再次用行動表達對臺灣的支持,他也代表總統蔡英文感謝全球的臺商朋友,多年來不僅站穩在僑居國的地位,同時也協助臺灣經濟發展,使臺灣成為全球第25大經濟體,更在全球產業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即便在美中貿易戰、疫情、俄烏戰爭衝擊下,臺灣仍繳出亮眼的成績單。賴清德說,臺灣2021年經濟成長率6.57%,是11年來最好,也蟬聯2年亞洲四小龍經濟成長之首;今年8月對外貿易金額高達403億美元,連續26個月正成長,為10年來最長的正成長週期。這些都有賴於臺商的靈活與彈性,才能快速因應世界變局,取得跨國企業高度信任。
然而,面對未來的趨勢,賴清德也邀請臺商們共同完成兩項更遠大的目標,分別為「攜手民主陣營,打造新的、安全的、值得信賴的全球產業鏈」、「共同參與因應氣候變遷,達到淨零轉型目標」。
賴清德指出,全球產業鏈斷鏈重組,製造業推動在地布局,生產基地大遷移是未來的趨勢,再加上中共企圖改變世界秩序,以經濟作為地緣政治的手段,使民主陣營國家驚覺,全球需要一條安全且值得信賴的新產業鏈,「我們一定要參與其中」,「過去台商20、30年來利用低成本的中國單一市場來因應全球化的邏輯,在未來是行不通的」。
中國過去經濟成長主要是以出口外銷、房地產投資等為動能,但賴清德強調,這些目前都深受中共封控輕零、政治維穩、地方財政困難等因素影響,所以中國今年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才只有0.4%、年輕人失業率高達20%,占中國經濟成長30%的房地產更是岌岌可危,中國經貿困境未來恐成為常態,且會越來越困難,即將變成巨大的灰犀牛。
事實上,多數臺商已經採取行動。賴清德表示,根據投審會資料顯示,臺灣對中國投資已從2011年的146億美元降至2021年的50億美元,同時,對新南向家投資總額已達58億美元;而今年前半年,對新南向國家投資20.65億美元,也已超越對中投資的18億美元,換句話說,「東南亞國家已是臺灣對外投資最大區域」。
此外,賴清德也提到,根據工業總會近日發布針對「中國疫情與封控對臺商的影響」調查結果,有60%的臺商已採取行動或準備行動,在中國以外開啟備援生產基地,甚至已有一成的臺商決定完全撤離中國;這是另一項中國經貿局勢惡化的證據,大家不能不留意,趨吉避凶之道就是要攜手民主陣營,打造新的全球安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