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決戰2040 宣明智:電動車產業將爆發

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右4)27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新書《電動車產業大未來》發表會。(中央社)
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右4)27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新書《電動車產業大未來》發表會。(中央社)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公信電子董事長宣明智的新書《電動車產業大未來》在27日舉辦新書發表會。宣明智在會上談到臺灣電動車的前景,指出電動車製造的市場規模上看6兆美元(約新臺幣190兆元),是晶圓代工市場的20倍,而且力求在地、本地製造,而2040年會是決戰時間點,臺灣至少要在2025年前確立自己的產業地位,繼續創造出臺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宣明智說,很少有人真正體會到電動車跟其他產業的不同之處,它有很大的市場規模,而且被劃定產業爆發的時程,全球在2040年之後,汽車產業幾乎都是電動車,傳統汽車等著被淘汰。

電動車戰場 取得市占機會高

宣明智說,2040年電動車的市場6兆美元,單就四輪車的製造就會有2兆美元,這是晶圓代工產業的20倍,PC與手機加總的2倍。目前PC跟手機已經是寡占市場,品牌數不多,前幾大廠占據高達八成的全球市占率,而汽車產業不同,全球前十大車廠市占不到五成,代表未來電動車的戰場,很多廠商都有取得市占的空間。

宣明智說,如果把春秋五霸比喻PC產業前5大廠,戰國七雄對比前幾大手機品牌,未來的電動車的版圖,「可能是5x7=35」,可能達到35家廠商互相競爭全球市占,臺灣廠商參與電動車機會很大。

另外,宣明智說,電動車可以電子化,IC產業扮演關鍵角色,一部車裡有200多顆晶片,只要車子改款,新的IC與新的功能會不斷的被車輛應用採納。同時,電池、電機等系統取代燃油引擎動力,使得電動車可組裝性變得很高,可以預見未來電動車的生產走向在地化。

宣明智說,臺灣在電動大巴的發展自2012年開始,至今已被國內採用,並外銷到東南亞國家,「大車可以做,為什麼小車不能?」他說,特別是臺灣IC產業會成為我們發展電動車的核心競爭力。

臺灣還有3年時間衝刺

對於發展時程,宣明智說,電動車市場預計在2040年決戰,2030年面臨第一個關卡,這代表臺灣在2025年要有自己的角色,「還剩下3年的時間,大家應該搶時間一起衝刺。」

對於半導體產業景氣,宣明智說,產業景氣難免會有調整期,不過,半導體是電動車不可或缺的零件;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也逐步讓國際看見,更重要的是要繼續往前邁進。

至於國科會擬將半導體產業核心技術列入《國家安全法》修正後的管轄範圍,宣明智表示,如果牽涉到國家安全,確實應納入管轄。不過,科技發展應是往前發展,而不是封閉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