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政治

20大後中國經濟 劉孟俊:四大經濟挑戰待解

圖為中國的工廠。(Jade GAO / AFP)
圖為中國的工廠。(Jade GAO / AFP)

【記者李怡欣/臺北報導】中共正在舉行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各界關注二十大後中國的經濟情勢。中經院第一研究所(中國大陸經濟)所長劉孟俊17日表示,中國面臨龐大的金融債務風險、推動經濟成長的作為不明確、中共介入民企經營,以及中國人口紅利減少「未富先老」等四大經濟挑戰。

中共二十大16日登場,政大國關中心與臺大政治系17日合辦「解讀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座談會,分析中國情勢。

中共經濟願景 自相矛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報告中,總結了過去十年的所謂「經濟成就」,劉孟俊表示,習聲稱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這點恐怕必須有所保留,因為「在中國,看不出哪樣東西是領先全球的產品或技術」。對於習近平提到中國經濟成長由過去的提升「量」,轉型為提高「質」,他表示,這也代表未來中國經濟能否持續擴大成長成為問號,值得後續觀察。

在中國經濟戰略方面,劉孟俊指出,中共突出「實體經濟」,強調勞動價值,打擊網路「平臺經濟」。不過中共規劃的「新征程」目標,聲稱要帶動新型城鎮化,這點又必須仰賴數位科技崛起,箇中矛盾北京未說明如何解決;而「脫貧攻堅」方面,習強調中國要當農業強國,卻迴避城市與家庭的貧窮現象。此外,報告也規避了中國內部龐大的財政、金融、債務風險問題。

報告避談如何調節美中衝突

對外部分,二十大報告避談美中對抗衝突該如何調節,僅少許字眼提到「競爭國際人才」。劉孟俊說,過去中共「大基金、大投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模式,並不適用發展半導體產業,如今美國要求科技人才「選邊站」,報告所提「競爭國際人才」,明顯是因應美國《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的強制令、打擊中國科技人才所做的回應。 

劉孟俊指出,中國「十四五」計畫後經濟成長或將走入4字頭。中國面臨「龐大金融債務風險、推動經濟成長作為不明確(改革開放或共同富裕路線不明)、介入民企經營以及中國人口紅利減少「未富先老」等四大經濟挑戰,成為中國未來財政長期壓力,都是未來習近平第三屆任期必須解套的難題。

因此,未來必須觀察,中共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是否有轉變?中共聲稱的「全國統一大市場」與共同富裕是否還是模糊不明?此外,北京當局究竟要如何發展「內循環」對抗外部脫鉤?以及「一帶一路」計畫企圖將「中國(共)模式」價值輸出全球,複製到第三世界國家,卻形成當地「債務陷阱」,導致中國與他國爆發衝突,上述問題都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