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卡爾在德國情報機關首長年度國會聽證會上說,德國希望在2049年前成為科技界的領頭羊,因此必須提防各界對中國(中共)的「認知轉變」。
他說:「我相信大家的意識已經有很大的改變。但科技業(對中國)當然還是有很多的信任與天真想法,這很不妥。」
中國是德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尤其是在德國的經濟支柱汽車產業上。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上週表示將投資24億歐元(約新臺幣761億元)與中國科技公司地平線機器人(Horizon Robotics)成立合資企業,聚焦在發展自動駕駛。
中國航運巨頭中國遠洋運輸公司(COSCO)也將在漢堡的貨櫃碼頭持有35%股權,但由於聯邦政府持保留態度,相關計畫遭到擱置。
卡爾說,他認為中國企業參與德國建設主要基礎設施「非常關鍵」。他說:「舉例來說,港口當然就是你在做出承諾前必須非常仔細審查的那種重要基礎設施。」
卡爾警告,德國「必須為經濟槓桿可能被用來貫徹中國理念的事實做好準備…假如德國與中國的政治看法出現分歧,那麼這些工具也會被拿來利用」。
他說:「我們一定不得讓中國(中共)可以干預德國政治活動這種事發生。」
歐盟內部報告建議對中共強硬
歐盟外長週一進行調整歐中戰略的峰會,歐盟一份最新內部報告建議,歐盟必須對中共採取強硬態度,將中共視為「全面競爭對手」,限縮雙方潛在的交流領域,歐盟外交部長會議上會進行相關討論。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了這份歐盟外交部門為各國準備的報告,內容建議歐盟應與美國密切合作,加強網路防禦,將供應鏈多樣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同時加強與其他印太大國的關係。
週一,歐盟外長會在盧森堡舉行的會議上,討論這份歐盟文件報告,為週四歐盟27國領袖峰會上對中國問題的辯論做準備,該報告表明,歐盟目前將中共視為「夥伴—競爭者—系統性對手」的定位,已經過時了。
報告說,對歐盟、美國和其他理念相同的夥伴來說,中共已成為一個更強大的全球競爭對手, 「因此必須評估,如何更好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而這些挑戰可能會擴大中共「與成員國在政治選擇、(政治)立場上的分歧」。
《金融時報》報導,一位歐盟高級官員表示,該報告評估承認「中國(中共)是不會改變的」, 「簡而言之,(歐中關係)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轉向全面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