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Paxlovid未納醫保 大陸民眾被迫買印度仿製藥

在中國疫情大爆發之際,中共以輝瑞公司報價過高為由,拒絕將新冠口服藥Paxlovid納入醫保,讓藥物奇缺的中國人處境雪上加霜(Joe Raedle/Getty Images)
在中國疫情大爆發之際,中共以輝瑞公司報價過高為由,拒絕將新冠口服藥Paxlovid納入醫保,讓藥物奇缺的中國人處境雪上加霜(Joe Raedle/Getty Images)

【記者江楓/綜合報導】1月8日,中共國家醫療保障局跟輝瑞談判失敗,未能將抗中共病毒(新冠病毒)藥物Paxlovid納入國家醫保,理由是輝瑞公司報價過高。這將迫使許多中國人轉向印度仿製藥。但是假藥橫行恐讓中國的疫情海嘯雪上加霜。

Paxlovid是口服抗病毒藥物nirmatrelvir和ritonavir的組合。根據製藥公司輝瑞贊助的一項臨床試驗,在出現症狀後的三天內服用Paxlovid,能將患者住院或死亡概率降低89%。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去年4月21日發布針對中共病毒的治療建議稱,使用Paxlovid可以將住院風險降低85%。北京協和醫院去年12月也公布診療參考方案,建議使用Paxlovid治療有可能發展為重症及危重症的輕症人群。

去年2月11日,中共藥監局批准進口Paxlovid。去年12月7日,中共突然放棄清零政策,隨後疫情如海嘯般在中國爆發,Paxlovid需求量大增,中國人開始瘋狂搶購Paxlovid。

英國《金融時報》去年12月28日報導,據中國醫界消息稱,Paxlovid已成為精英人士之間最奢侈的禮品,銀行高管們交流著如何找到Paxlovid送給業務夥伴,官員和企業主高價搶購Paxlovid,送給年邁的父母、家人或朋友。

在一些高端私立醫院,Paxlovid的售價高達每盒8,300元人民幣(合1,200美元)。北京綠洲國際醫院的一位官員表示,300盒庫存在24小時內售罄。

印度仿製藥出現假藥

據極目新聞報導,近日,Paxlovid被炒到近兩萬元一盒,仍是「一藥難求」。許多不太富裕的中國人開始轉向印度仿製藥,其中以Primovir和Paxista最為暢銷。根據包裝顏色,它們分別被稱為印度「綠盒」以及「藍盒」。

然而,有多位專業人士指出,不少人買到的印度Paxlovid是假藥。其中不含有最核心成分nirmatrelvir。nirmatrelvir是阻斷病毒複製的主要成分,沒有該成分,就起不到治療作用。

1月5日,華大集團CEO尹燁在社交平台表示,有朋友購買仿製藥,希望公司幫忙檢測。經由公司質譜平台檢測,截至1月5日,累計收到樣本156份,完成檢測並發送結果150份。在已完成檢測的樣本中,僅8份可檢出nirmatrelvir。

中共拒將Paxlovid納入醫保的理由站不住腳

中共醫保局以價錢過高為由拒絕將Paxlovid納入醫保計劃。然而,相比其它國家,Paxlovid在中國市場的售價並不算高。

2022年2月,中共緊急批准Paxlovid進入中國市場。3月,該藥被臨時性納入醫保,中國大陸醫保的採購價是2300元人民幣(339美元)。

根據財經網報導,作為全球最大買家的美國,Paxlovid的採購價為每盒529美元,約合人民幣3.363元;歐洲多個國家政府採購價為每盒600美元至700美元,約合人民幣3,814至4,450元不等;臺灣、香港地區採購價每盒700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4,450元。

另據《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報導,Paxlovid在澳大利亞的市場售價為1,159澳幣,折合人民幣約5,473元(807美元)。

上述國家都已經把Paxlovid納入醫保體系。

在澳大利亞,經政府統一採購後,Paxlovid的處方價格為42.50澳元(約合201元人民幣)。

在美國,去年12月13日,輝瑞公司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為Paxlovid提供額外的370萬個療程。此次採購補充了之前由美國政府承包並已交付給美國政府的2千萬個療程。

在英國,去年12月22日,輝瑞公司與英國政府達成協議,為Paxlovid提供額外的250萬個療程。這是英國政府之前簽約的25萬個療程的補充,使療程總數達到275萬個。

中共拒絕引入莫德納疫苗的原因

中共拒絕將美國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納入醫保,也一直拒絕引入美國的輝瑞疫苗和莫德納疫苗。

莫德納和輝瑞使用的mRNA疫苗技術比中國製造商使用的滅活疫苗技術提供更持久和更高水平的保護。幾家中國製藥公司正在競相開發自製的mRNA疫苗,但是迄今尚未成功。

從2020年到2021年,莫德納和中共政府就進入中國市場展開談判。去年10月,《金融時報》報導,莫德納在華銷售談判破裂,原因是它拒絕北京讓其交出mRNA疫苗配方的要求。

北京為外國疫苗製造商提供了兩條在中國銷售的途徑:要麼向中國製藥商進行全面技術轉讓,要麼與中國公司合資在中國建立製造工廠。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