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天文館表示,去年才被發現的彗星C/2022 E3(ZTF)周期估計長達5萬年,它在今(1)日最靠近地球,有望用肉眼就能看見,也能透過雙筒望遠鏡清楚觀測。
據中央社報導,C/2022 E3(ZTF)去年3月透過茲威基瞬變探測器(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首度被發現,天文學家估計它上次飛掠地球是5萬年之前。
根據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天象預報,C/2022 E3(ZTF)已進入可觀測期,將在明天抵達近地點,屆時亮度可達到5等,也就是在無光害、遮蔽的環境下能夠用肉眼看見一團模糊光球。
天文館表示,這顆彗星有著綠色的彗髮、黃色的塵埃尾及微弱的離子尾,建議民眾可以在近幾天的午夜時,找到一個空曠無光害的地方,以雙筒望遠鏡朝向北方至東北方天空,就可以輕易找到這顆呈現瀰散狀亮點的彗星。
這顆長週期彗星來自太陽系遙遠的冰凍星體,被發現時距離太陽約4.3AU(約6.4億公里),最初被認為是一顆小行星,但隨後的觀測顯示出它有彗髮,表示它是一顆彗星。它在1月12日通過近日點後亮度逐漸升高,等今天通過近地點後就隨著遠離地球而越來越暗。
這個來自太空的訪客掠過地球的距離約達4,250萬公里。中央社引用路透社解釋了彗星這種天體,並特別介紹C/2022 E3(ZTF)。
● 彗星是什麼?
天文學家暱稱彗星為「髒雪球」,它是由冰、塵埃和岩石構成的球體,通常來自太陽系外緣的環狀區域「歐特雲」(Oort cloud),此一區域主要由冰組成。目前已知有一顆彗星來自太陽系外,即波瑞索夫彗星(2I/Borisov)。
彗星由岩石、冰和塵埃的固體核心組成,外面包覆一層更多冰和塵埃構成的薄薄氣體,即彗髮。彗星接近太陽時會融化,釋出一股被太陽輻射和等離子體從表面吹出的氣體和塵埃,形成一條向後拖長的霧狀尾巴。
彗星受到不同引力作用而離開歐特雲後,會進入太陽系內部,愈接近炎熱的太陽,就愈容易被地球人看見。全球天文台每年發現的彗星不到12顆。
● 這顆彗星為什麼是綠色?
天文學家於2022年3月2日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San Diego)的巴洛馬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利用「茲威基瞬變探測器」(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發現C/2022 E3(ZTF)。
它的翡翠綠色反映了這顆彗星的化學成分,是彗髮內的碳基分子在日光照射下呈現的結果。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打算用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這顆彗星,探究太陽系形成的線索。
● 如何觀測這顆彗星?
在晴朗的夜晚使用雙筒望遠鏡,可以在北方天空看到這顆彗星。C/2022 E3(ZTF)掠過地球後,將繼續遠離太陽,回到太陽系外緣。好好觀賞彗星的關鍵是找一個偏遠位置,以避免人口稠密地區的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