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已滿一周年,國際局勢出現巨大變革。學者表示,面對俄羅斯的侵略行為,中共抱持協作立場,對外釋放三項危險訊號,意謂中俄有意改變後冷戰的國際秩序,重新建構有利於獨裁政權的國際環境,這也促使民主陣營更願意配合美國的全球戰略。
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24日舉辦「俄烏戰爭周年:兩岸與國際大變局」座談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發表看法。
台大中國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尹麗喬說,俄烏戰爭前,美國與法、德等老牌民主國家,對中俄獨裁強權的態度常常曖昧不明;美、歐、日、澳等民主陣營也有不少利益分歧,也給獨裁國家收買、分化、挖民主陣營牆角的機會。
他表示,然而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民主國家深刻體會到獨裁國家對世界秩序的嚴重威脅,所以各國傾向先放下利益衝突,先對抗獨裁擴張。而中俄一方面維護獨裁體制、侵害人權,另一方面向外擴張,破壞國際規則。
他說,這使得美國與歐洲民主盟邦,開始注意到中共對歐洲的威脅,致使中共也陷入被動,只能「將計就計」,所以北京很難拉開與莫斯科的距離,反制美國策略。
尹麗喬認為,俄烏戰爭對民主陣營的鞏固有正面作用,在民主威權對抗的氛圍之下,台灣可以思考如何從「抗中保台」走向「民主保台」。因為俄烏戰爭可能短期內不會結束,國際政治中民主威權對抗的格局也不會在短時間內改變。在此態勢下,台灣可以思考在民主陣營的角色,討論制定「民主保台」的國家戰略。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表示,對北京而言,無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結果為何,也不可能會放棄對台動武的選項,但可能會調整動武的實質形式。
他表示,若烏克蘭戰敗,對美國與西方國家是一場災難,也會間接鼓勵北京領導人對台灣的冒險行動;但若俄羅斯失敗,也會對中共產生遏阻對台動武的省思,因為美國政府已警覺必須要提早因應「台灣有事」的各種軍事準備。
中俄關係拉近 促使美歐民主陣營團結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助理教授黎寶文說,中共對俄羅斯侵略行為,抱持協作立場,釋放出三項危險的政治訊息。第一,中共有意改變後冷戰的國際秩序;第二,中俄意圖建構一個「有利於獨裁政權安全的國際環境」,而不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中俄對於「領土」與「勢力範圍」宣告的正當性,皆來自過去的帝國歷史,而非現代條約體系上的規範。
他表示,中俄這三項政治訊息,等於宣告將建立一個「修正主義國際」,意圖改變後冷戰時期的國際政治。這是對全球國際秩序的威脅。而俄烏衝突也讓印太與歐洲國家,重新認知美國作為區域外平衡者的重要,也提高配合美國全球戰略的意願。
他舉例,菲律賓同意讓美國未來使用境內四個軍事基地、台灣恢復一年軍事訓練兵役制度,都突顯區域內的民主國家,願意承擔更多防衛或同盟義務,以配合美國對中競爭。
至於俄烏戰爭對兩岸關係的影響,黎寶文認為,俄烏衝突確實可能對台灣安全有所影響,若戰爭最終以西方陣營勝利放場,應該能降低中共對台冒進的機率,也會削弱中俄戰略合作的力量。
他說,台灣也應思考對國際社會釋出何種訊息,過去對外釋出「如何經營兩岸關係」、「兩岸主張為何」,或許未來應放入國際脈絡,轉為「如何經營理念相近國家的關係」,善盡台灣對台海安全有利的角色,因此台灣的印太戰略為何也是應該思考的問題。
武統謹慎論重新抬頭 騙臺灣成未來基調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則表示,俄烏戰爭是對兩岸關係最重要的影響之一,也讓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完全地被突顯。當前全球都已經意識到,中共若發動侵台戰爭,那麼將對全球安全、政治、經濟、科技與社會的衝擊,都將遠超過俄烏戰爭。
董立文說,從俄烏戰爭的過程、俄國的失敗、美國的動員與台灣的準備,都讓中共內部的「武統謹慎論」、「20年準備論」或「戰略定力論」又重新抬頭,並壓過「立即武統論」。
他認為,「打台灣不如買台灣、買台灣不如騙台灣」,將是中共未來3年對台政策的基調,也是新一屆中共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的主流思想,因為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將擔任政協主席的思想理論任務。
董立文也警告,既然「騙台灣」是現階段中共對台工作的核心事項,那麼俄烏戰爭對中共的啟示,就是想盡辦法斷絕美國與台灣的所有聯繫。因此未來中共將對台全力發動「疑美論」的認知戰,而「疑美論」則是催眠台灣不要相信民主自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