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習近平憂新產業:孤軍深入 全軍覆沒

圖為2019年9月11日,寧德時代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德國IAA國際車展上。(Sean Gallup/Getty Images))
圖為2019年9月11日,寧德時代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德國IAA國際車展上。(Sean Gallup/Getty Images))
【記者許蒔/綜合報導】兩會期間,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工商聯界的小組會議上,對新能源產業前景感到擔憂,要求防止「孤軍深入、全軍覆沒」。

中共黨媒新華社3月7日報導,習近平6日參加全國政協會議民建、工商聯界的小組會議。當天,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第一個發言,稱寧德時代在全球動力電池的市占率已達到37%,連續六年全球第一。

據路透社報導,今年2月,寧德時代與美國汽車品牌福特(Ford)達成協議,在美國密西根州投資35億美元建造一座電動汽車電池廠,由寧德時代為其生產提供技術與服務。

1月,寧德時代位於德國阿恩施塔特(Arnstadt)的首家海外工廠正式進入量產階段,另一間位於匈牙利、規模更大的工廠也在建造中。BMW、賓士和福斯等多家歐洲老牌車企都將使用寧德時代德國工廠的產品。

但習近平對寧德時代說:「就怕來個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後一鬨而散。」他還提出警告,參與國際競爭,要搞好統籌規劃,「市場有多大?風險在哪裡?要防止一路所向披靡、孤軍深入,最後卻被人兜了底,全軍覆沒」。

習近平擔憂寧德時代「全軍覆沒」,並非沒有先例。具有中共軍方背景的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公司,原本在全球布局5G產品,但因為涉及國家安全問題遭到美國嚴厲制裁。近年來,美國持續對華為斷供(停止供貨),失去美國晶片和技術的華為幾乎被逼上絕路。

而中國的晶片製造業也非常符合習近平所說的「一哄而起,一鬨而散」的結局。習近平多次提出要解決晶片、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被美國「卡脖子」的現狀。2014年,中共工信部辦公廳宣布正式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重點投資積體電路晶片製造業,第一期基金規模約1,300億元(人民幣,下同)。

但隨後晶片計畫爛尾、停工等現象頻頻出現。2020年,官媒報導,四川、貴州、江蘇、湖北、河北等多地至少有6個百億級別的「造芯」計畫爛尾。

當局遷怒於行業腐敗,去年查處多個晶片行業大老,包括華芯投資總裁暨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發展基金管理部前副主任路軍、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等,中共工信部部長肖亞慶也在去年7月28日落馬。

去年註銷的中國晶片企業高達5,746家,遠超過以往。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數據庫總監劉佩真2月18日對《大紀元》表示,美國對中國在半導體方面的管制有增無減,各國也面臨選邊站的一個問題,中國晶片業者想要在海外尋求一些資源,不管是在人才或是技術上的合作,都會有困難。

習近平:「卡脖子」從上游開始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會議上談到鋰礦資源的對外依存度時,表示要加強上游礦產資源保障。習近平對此表示贊同:「你講到上游礦產,人家對我們『卡脖子』有些恰恰就是從上游開始的。」

隨著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動力電池所需的鋰電礦產資源成為多方爭搶的稀缺資源。澳洲是鋰礦主要出口國,但由於中共病毒(新冠病毒)溯源等問題,中共對澳洲實施貿易報復手段,兩國關係緊張。

近年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持續被美國「卡脖子」。去年9月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央深改委會議,曾專門審議通過了一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意見」。

習近平稱,要發揮中共「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強化中共「對重大科技創新的領導」、「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等。但不少專家表示,已有「晶片大躍進」集體爛尾的教訓在前,中共這套老辦法不可能發展好高科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