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醫療社團法人南勢醫院院長洪國翔表示,此類症狀是屬於想脫離人際關係的精神疾病「社交恐懼症」,若沒有及時就醫治療,恐影響人際關係,甚至容易出現自殘、菸酒成癮的狀況,因此不可輕忽。
洪國翔院長進一步說明,社交恐懼症的病人會因要面對公眾場合或大眾,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表現,例如:緊張、心跳加快、肌肉顫抖、臉紅,甚至出現嚴重恐慌。病情一開始大多出現在青少年階段或年輕的成人,如果未接受治療,有超過一半的病人容易合併發生其他精神疾病,包含:焦慮症、恐慌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憂鬱症等。為了解決這些焦慮情緒,部分病人容易出現自殘或濫用酒精等情形,影響生命健康。
社交恐懼症可以透過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的方式緩解病情,藥物治療可以降低病人的焦慮和不安,緩和過度緊張的情緒,進而降低對社交的恐懼感;心理諮商則是以陪伴和支持鼓勵,來幫助病人慢慢將心中的恐懼因素排除。除此之外,家長應讓孩子適度的獨立,不要過度關心孩子造成他們產生依賴,而不願對外建立關係、融入其中,反而造成社交恐懼症的問題發生。
洪國翔院長提醒,社交恐懼症除了先天因素造成,後天的教育和社會化也影響甚大,因此家人的陪伴及鼓勵,再配合醫師的治療,才能協助病人順利恢復,避免造成更多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