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嚮.光 琉璃之路」 原民工藝師施秀菊屏美館首展

屏東縣長周春米(右)穿戴施秀菊設計的琉璃珠,與施秀菊(中)陳治憲(左)母子檔藝術家,共同為「嚮.光─琉璃之路」開展走秀。(記者簡惠敏/攝影)
屏東縣長周春米(右)穿戴施秀菊設計的琉璃珠,與施秀菊(中)陳治憲(左)母子檔藝術家,共同為「嚮.光─琉璃之路」開展走秀。(記者簡惠敏/攝影)

文/記者簡惠敏
從尋回部落文化的初心,「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創辦人施秀菊開啟40年琉璃之路,日前首度於屏東美術館展出「嚮.光─琉璃之路」,近80件作品呈現她對琉璃藝術傾注一生的追尋,展期至6月18日。

「嚮.光─琉璃之路」展出原民工藝師施秀菊近80件琉璃藝術作品。(記者簡惠敏/攝影)「嚮.光─琉璃之路」展出原民工藝師施秀菊近80件琉璃藝術作品。(記者簡惠敏/攝影)

施秀菊表示,童年的她總是追逐著蜻蜓,而排灣族傳說中的琉璃珠是蜻蜓眼睛羽化而成,童年記憶與部落文化,成為她為這次展覽新創裝置作品《原來琉璃情》的靈感,也可說是她琉璃之路起點的象徵之一。

施秀菊從研究技術開始,逐步加入金工技術、彩繪玻璃、異材質結合,推展至今居家裝飾等概念;這次展出她所創作的傳統與現代的琉璃珠作品,傳統系列與自身族群文化自然密不可分,目的是再現老琉璃風采。

「嚮.光─琉璃之路」近80件作品,呈現原民工藝師施秀菊對琉璃藝術傾注一生的追尋。(記者簡惠敏/攝影)「嚮.光─琉璃之路」近80件作品,呈現原民工藝師施秀菊對琉璃藝術傾注一生的追尋。(記者簡惠敏/攝影)

現代琉璃則跨越了想像限制,取用老琉璃既有的異材質結合,例如:銀飾與琉璃;其他素材如果實、貝殼、麻纖維皆蘊藏部落的符號,色澤上,現代與傳統的鮮明燦彩與消光素雅,皆可在展中飽覽作品既古典且嶄新的特色。

另一系列展品為設計款方巾與提袋,圖樣來自琉璃珠紋樣的再轉化,出自施秀菊之子陳治憲之手,他自兒時起即被琉璃珠所圍繞,接棒品牌之後,積極發展居家生活系列,將圖樣再移轉至實用面,從身上的飾品走入環境與空間,琉璃之路,再疊加一層多變豐富的色彩。

懷抱對傳統文化的嚮往,施秀菊一路上不斷納入新思維、創作出斑斕彩珠,她因為琉璃成為一位嚮導者,也向著琉璃的光一路前行。

「嚮.光─琉璃之路」展演原民工藝師施秀菊畢生功力所創造的琉璃藝術之美。(記者簡惠敏/攝影)「嚮.光─琉璃之路」展演原民工藝師施秀菊畢生功力所創造的琉璃藝術之美。(記者簡惠敏/攝影)

屏東縣長周春米說,琉璃珠是排灣族重要的聖物,不但是傳家之寶也是婚配重要禮物,施秀菊40年來深耕部落文化藝術產業的推廣傳承,為部落婦女建置就業職場,也讓原住民工藝閃躍於國際舞臺,這次展覽呈現她畢生功力所創造的琉璃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