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張琮承表示,脂肪肝通常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內臟脂肪囤積過多,並且與肥胖有關,通常會通過量腰圍、測BMI值進行健康評估。
肥胖是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見的原因,脂肪肝與體重增加有直接關係,經常久坐不動、飲食過度的肥胖患者,發生脂肪肝的機率比體重標準者高很多。
容易演變、併發的疾病
張琮承說,脂肪肝初期沒有立即的危害,但是隨著時間和病程進展,可能會演變為肝臟發炎、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有罹患肝癌的風險,而且也容易併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內分泌失調、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因此常見發現疾病時,情況已經很嚴重。
兒少罹患人數攀升
張琮承提出,近年兒童和青少年罹患脂肪肝的人數持續上升,而且兒童時期肥胖,有可能造成在青少年時期罹患高血壓、哮喘、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頭骨骺滑脫症、脛骨內翻等疾病,進而影響健康發展。
減重改善肝臟發炎
張琮承補充說,上述國中生案例,有肥胖家族史、無其他遺傳性疾病,也沒有服用藥物,因此排除藥物造成肥胖的可能性之後,建議改善飲食方式,做到均衡飲食,並且建立規律運動的習慣。
不過,如果減重成效不彰,就需要考慮服用藥物進行減重,至於成人肥胖者,可以考慮採用內視鏡或手術方式減重,有助於改善肝臟發炎、變性的情況。
避高油、高糖、高熱量
在飲食方面,建議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以及血糖指數較低且營養豐富的食物,例如:全穀類、單不飽和脂肪酸、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植物蛋白、益生元纖維等,少吃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食物。
此外,肥胖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缺乏鐵、鈣、維生素D、葉酸、其他維生素、必需脂肪酸等營養素,要多留意攝取的量,並且適當補充。
從步行開始 增強運動
至於運動則建議,逐步建立運動的習慣,評估身體的負荷量,安排漸進式的運動,先以步行開始,再進展至快走、跑步、中強度、高強度的運動,藉此燃燒體脂肪、增加代謝率,有助於減少堆積在肝臟的脂肪,從而達到減重和維持肝臟健康的目標。
張琮承提醒,脂肪肝是現今社會常見的文明病,如果學校有安排學生進行健康檢查,家長一定要留意孩子健康檢查的結果,尤其是被標注紅字或需要回門診詳細檢查的項目,為了防止進一步惡化,務必及早帶孩子前往醫院做後續檢查和治療。◇